中国人寿:在学习党史中厚植国寿民生情怀

来源:云南经济日报 2021-04-30 16:13:32
  • 关注微信

  • 关注微博

  “只有会看走过的路、比较别人的路、远眺前行的路、弄清楚我们从哪儿来、往哪儿去,很多问题才能看的深、把的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这句话,实际上就是要求全党通过学党史、温初心,从党的历史中汲取精神养分,开拓创新,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理念,更好地服务民生。

  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人寿”)正掀起一轮学党史热潮。坚守“守护人民美好生活,建设国际一流寿险公司”的使命与愿景,中国人寿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六种”力量,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披荆斩棘,在服务国计民生大局中奋勇前行。

  全情投入,“六稳”“六保”交出国寿“答卷”

  服务实体经济是金融业的天职。在应对疫情冲击的特殊时期,中国人寿更加注重发挥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的作用。中国人寿在疫情时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稳就业”战略,招聘规模继续保持较高水平,助力保居民就业。发挥保险资金融通功能。做好保单借款服务,去年保单借款金额达2372亿元,助力保基本民生。通过债券、股票、债权和股权项目等方式,加大投资力度,力保市场经营主体。中国人寿2020年全年新增投资规模超过人民币6000亿元,其中,对新兴产业的相关投资额超过60亿元,助力保市场主体。认购地方政府一般债券和专项债券,加强超长期地方债等长久期固定收益品种配置,助力基层运转。

  多维发力,走出一条国寿特色的扶贫新路

  “消灭剥削、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之日就确立的目标。中国人寿也始终将脱贫攻坚放在突出位置,创新开展多种扶贫形式。中国人寿广西崇左分公司健康保险部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西藏分公司罗布顿珠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创新开展保险扶贫,近年来,相继开发了“扶贫保”、“两保一孤”、“三区三州”、“美好生活精准扶贫”等扶贫专属产品系列,仅2020年中国人寿承保贫困人口总数超过1800万人,累计提供风险保障3.4万亿元,赔付金额达11.07亿元。深入推进消费扶贫,在定点县、帮扶点和“三区三州”等深贫地区积极购买扶贫农产品。2020年消费扶贫超人民币3000万元。不断强化产业帮扶,向“三区三州”等深贫地区80个帮扶点116个项目投入帮扶资金2097万元,助力当地政府实现全面脱贫目标;重点推进深贫地区捐助小学等教育文化扶贫项目落地,积极开展“爱心专递课堂”、贫困高考学生订单班和送培训下乡等扶智活动;并对“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和公司结对帮扶点给予电子设备支持。

  干在实处,打造服务实体经济的国寿样本

  中国人寿充分发挥金融作为实体经济的“血脉”作用,积极参与国家重点项目建设,全力为小微企业“输血”,不断为实体经济赋能。聚焦战略项目,积极输血造势,中国人寿发挥保险资金长周期优势,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通过投资债券、债权、股权项目等方式,参与重庆信托—徐工集团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以及云投铁路、甘肃公航旅、广西交投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2020年在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三大领域的投资额分别超过1594亿元、362亿元和64亿元。积极认购地方政府一般债券和专项债券2276亿元,认购抗疫特别国债超100亿元。聚焦小微企业,协力渡难关,针对小微企业在疫情中受到的影响和冲击,公司出台了延长续期交费宽限期、免息复效等专项政策;办理保单质押借款超过3000亿元,大大缓解小微企业主客户资金压力;落实中央关于减免中小微企业租金政策要求,减免租户租金1600余万元。

  精准投入,争当落实国家区域发展战略排头兵

  中国人寿围绕“三核为重、多点推进”等思路积极投身国家发展大局,成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力量。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为激发区域经济活力,中国人寿积极为新型基础设施重点项目提供资金支持,截至2020年底在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地区的累计投资额分别达1872.81亿元、911.29亿元和4426.1亿元。为一带一路建设添力量,一方面,为出口企业员工提供风险保障,推出“一带一路”专属保险产品。去年一年共为371名援外医生以及近1000家具有海外工程资质企业员工提供风险保障。另一方面,积极开展投资合作。出资8亿元投资于国寿投资-云投铁路债券投资计划,支持广通至大理铁路重点项目建设,服务“一带一路”沿线的泛亚西线铁路与滇西铁路建设;支持甘肃公航旅项目,助力甘肃省建设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陆路出口和连接枢纽。加强区域保险产品供给,2020年,中国人寿研发两款区域专属产品,分别是“国寿粤港澳大湾区医疗保险”和“国寿长三角糖安宝医疗保险”。公司围绕客户多样化需求,持续优化产品和服务供给,依托“保险产品+健康管理”等方式,为人民群众健康提供保障。

  勇于担当,充分发挥保险参与社会管理作用

  作为国有控股金融保险企业,中国人寿坚持保险回归本源,充分履行保险风险管理职能,发挥了“减震器”作用。为抗疫复工提供“保险”方案,疫情期间,中国人寿主动对近31款保险产品扩展了新冠保险责任,向客户提供3.3万亿元风险保障;提供新冠疫情相关赔付超过5300万元。全面推广复工复产保险,为近7万家小微企业复工复产提供保险保障。积极关爱老年人、妇女等群体,为提升老龄人口和妇女的生活质量,中国人寿积极结合两个人群特点,提供了意外、伤残、疾病、医疗等多种类型的保险产品。2020年实现关爱女性“两癌险”覆盖1450万名女性;承保超过6000万老龄人口,累计赔付金额约12.7亿元。计生保险业务覆盖1700万计生家庭。为学生儿童保驾护航,2020年研发9款学平险新产品,进一步拓宽保障范围、提高保障水平,满足学平险市场不断升级的保障需求,涵盖意外身故、疾病身故、意外伤残、住院医疗、门诊医疗、重大疾病、罕见病等多种保险保障。

  主动作为,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贡献国寿智慧

  近年来,中国人寿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积极投身医疗保障体系建设,按照“专业管理率先、创新服务争先”的原则,以承办大病保险、补充医疗保险、长期护理保险和健康保障委托管理等政策性健康险业务为抓手,助力织密筑牢民生保障网。全面开展大病保险业务,实现“特惠保障”。至2020年底,覆盖约3.6亿城乡居民,累计为5800多万人次支付赔款超过1100亿元,提高了参保人员的保障水平,减轻患者的医疗费用负担。大力发展补充医疗保险,实现“普惠定制”。构建“基本医保+大病保险+补充医疗保险”的多层次保险保障。截至2020年底,在办社保补充医疗保险业务覆盖5400万人。积极对接政府“一城一策”惠民版医疗保障需求,在多个城市落地定制型补充医疗保险项目。积极助推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实现“温情守护”。作为首批参与长期护理保险试点的商业保险公司,截至2020年底,中国人寿已为1500万人提供长期护理保险,有力助推了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社会战略的实施。深入参与医疗保障经办,实现“共建共治”。发挥专业优势,积极参与政府部门购买医保经办管理服务项目,截至2020年底,在办各类健康保障委托管理业务覆盖人数超过1.7亿人。

  “物换星移几度秋,初心不改为民生”。站在建党100周年新起点,以党史为镜鉴,温故而知新,让更多中国人寿这样的国有企业为民所建、为民所用,成为党和国家可信赖、能依靠的重要力量。(郭寿)

责任编辑:李磊
免责声明:云南经济新闻网(《云南经济日报》)内容来源于本报和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迅速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 推荐
  • 新闻
  • 财经
  • 法制
  • 文旅
  • 教育
  • 汽车
  • 房产
2023年,云南省边贸总额达460.2亿元,同比增长51.5%,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1.9个百分点。

2024年02月28日 14:46

来自福建省厦门市和楚雄州内的84家企业提供了就业岗位10073个。

2024年02月28日 13:35

通过党员带头,引导沿江9个村民小组的群众利用撂荒土地,不断扩大小米芭蕉种植面积,目前普棚村小米芭蕉种植规模达3100亩,成为当地群众可持续增收的有效途径。

2024年02月28日 13:20

近年来,云南省着眼构建持久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全面建设清廉云南,推进边疆民族地区管党治党省域实践,为全省迈稳“3815”战略发展目标“三年上台阶”第一步提

2024年02月28日 11:45

作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一名一线科研人员,云南植物药业有限公司研究院院长黄春球最近正准备把加快云南省中药(民族药)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和群众关心的问题,带到

2024年02月28日 11:40

步入2024年,我省继续大力实施开发区振兴三年行动,着力把园区作为经济发展的主战场。

2024年02月28日 11:36

连日来,云南省多地企业纷纷复工复产,开足马力赶订单、促生产。

2024年02月28日 11:31

近日,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通过了云南省人大常委会2024年度工作要点和立法、监督、代表工作计划,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增强立法质效、提高监督水平、保障代表履

2024年02月28日 11:26

近年来,云南省积极推动“一带一路”体育交流,在举办精彩体育赛事和多元化主题活动的过程中,不断丰富云南体育对外交往内涵。

2024年02月28日 11:23

这是云南首项陆生野生动物收容救护行业技术规范,填补了云南收容救护野生动物技术标准空白。

2024年02月28日 11:19

关于我们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网站声明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08623 64153373 投稿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主管      云南经济日报社  主办

本报法律顾问:云南天外天律师事务所 何春秋 律师

滇ICP备19003617号 云南经济日报出版许可证:滇报出证字第0053号 滇公网安备:53010202000680号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08623; 举报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经济日报社(云南经济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