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
关注微博
“总面积600亩,登记范围:受托管理经营,经营内容:林下野生菌保育促繁、采摘。”虽然拿到《武定县林下经济经营收益权证》已有一周的时间,但杨能云时不时会翻开看看,上面清晰地记录着他享有的山林资源经营收益权。
今年47岁的杨能云是武定县插甸镇康照村委会康照上组村民,8月5日,他领到了由武定县政府颁发的《武定县林下经济经营收益权证》,武定农村商业银行工作人员还主动上门,向他讲解如何用手中的“蓝本本”进行抵押贷款。
这是一本特殊的“绿色存折”。之所以特殊,是因为这本编号尾号为0001的“蓝本本”,是云南省第一本林下经济经营收益权证,也是云南省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创新举措。
“有了这个证,我就像吃了‘定心丸’。”杨能云信心满满地说,“我要把山林管理得更好,把围栏、喷灌等设施再完善一些,让林下经济更好地发展起来。”
与杨能云一样,领到全省首批林下经济经营收益权证的还有云南鑫蘑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来到公司在武定县猫街镇秧草地村委会秧草地村的野生菌保育促繁基地,满山满箐生长的松树、栗树等随风摆动。连日来的几场秋雨,让林下的鸡菌、干巴菌、牛肝菌、松茸、红葱、白葱等破土而出,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菌香。
在基地的中药材种植区,林下种植的重楼、续断等中药材长势喜人。数十个蜂筒有序地散布在青山绿林间,一群群黄脚蜂飞进飞出,“嗡嗡”声不绝于耳,让寂静的山林热闹了起来。
基地负责人周庭银一边小心翼翼地给新生长出来的干巴菌搭棚,一边细心地清除长在干巴菌旁边的杂草,他说:“拿干松针铺上,顶上露出一小点,像这样搭草棚,可以防晒防雨,干巴菌会长得更好。”
望着一簇簇破土而出的野生菌,公司负责人段学能喜上眉梢:“我们主要通过人工干预进行挖塘、开沟和引育、保留菌种等措施,有效保护野生菌资源,提升野生菌的产量和品质。”
“领到了林下经济经营收益权证,权益明确,我们扩大产业规模心里更踏实,信心更足了。”段学能说,“要以点带面,辐射带动周边农户参与到封山育林育菌的行动中来,实现生态保育与增收双赢,力争把基地发展到5万至10万亩。”
青山有价,绿树含金。得益于对森林资源保护工作的常抓不懈,武定县交出了一份厚重的“绿色答卷”:全县有林地面积312.5万亩,森林面积246.8万亩,依托林药、林果、林菜、林菌、林禽等林下经济,积极探索林下种植养殖产业经营模式,持续探索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路径,在楚雄州率先成立了武定县林产业专班、率先编制完成武定县林草产业发展规划、制定印发了林下经济经营收益权登记管理实施方案,走出了一条向“绿”而行之路。
林下经济经营收益权证,这一纸证书究竟蕴含着怎样的力量?“可作为林权流转交易、质押贷款、项目申报、示范评审和林业资产证明等事项凭证,可获得相关扶持,扩大再生产。”武定县林业和草原局党组书记、局长古建辉一语中的,“既保障了林业经营主体经营收益权,又拓展了林地的经营空间,支持社会资本更好地进入林业领域,促进林业经营的活力。”(赵文丽 李永强 李佳鑫)
2024年08月13日 17:02
2024年08月13日 16:58
2024年08月13日 1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