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
关注微博
随着正大、双胞胎、德康等企业在弥渡、泸西、镇雄和新平等地的生猪养殖基地投建,表明云南开始新一轮生态养猪产业发展。
7月26日,玉溪市新平县由四川德康农牧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德康”)投资兴建的40万头生猪养殖产业化项目正式“生根”。
7月30日,江西双胞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双胞胎”)与镇雄已正式签订50万头生猪生态养殖项目。
种种迹象表明,云南在生态养猪产业发展方面,正通过招大引强,实现规模化发展。
“德康”“双胞胎”两家企业的相关负责人表示,“两家企业之所以选择云南投建,与云南发展生态生猪养殖产业的政策和优质的饲养条件密不可分。”
其次,今年以来猪肉价格节节攀升,分析猪肉价格上涨的原因,主要是受非洲猪瘟疫情影响。去年10月,国家农业农村部监测的400个县能繁母猪存栏同比降幅达到5.9%,之后降幅逐月扩大,到今年6月同比降幅达到26.7%。
按照生猪怀孕、仔猪出生,到育肥猪出栏大约需10个月左右时间,因此,从去年6月到今年6月开始,生猪供应出现“吃紧”,导致目前全国猪肉肉价一路“飘红”。
“对于如此行情,目前出现了温氏、新希望在粤川投建百万头生猪养殖基地,正大、双胞胎、德康等分别在滇加速40万头至百万头生猪的投建项目也就不难理解了。”云南邦格农业生产部负责人贺刚说。
大型生猪养殖项目纷纷落地
“看来这些种猪到这个新环境都很高兴,你只要看见它们‘吵闹’就证明它们很高兴,很喜欢这里。”泰国正大集团猪事业线云南区总经理伍龙脸上洋溢着笑容。
伍龙介绍,泰国正大集团计划在云南实施200万头正大生猪养殖产业链扶贫项目,其中弥渡县有50万头,是正大集团在云南实施的第一个生猪生态养殖项目,实施进度较快。
正大集团弥渡正大项目组经理刘知奇电话中谈到弥渡情况,兴奋感自然而然表达了出来:正大集团在弥渡的生猪投产项目共150栋标准育肥场,通过近3年的建设,目前建成投产的超过近百栋。
而温氏集团在滇投建的百万头生猪养殖项目,其中在曲靖市沾益区、会泽县的各50万头,目前涉及项目所在地集脱贫攻坚、种养集合的项目也已投产。
在会泽县者海镇犀牛村,本报记者发现此村是云南省会泽县一个偏僻的冷凉小村庄,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以外出务农、种植经济作物、零散养殖为主,经济发展落后。
2016年,会泽温氏畜牧有限公司入驻会泽县。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者海镇依托会泽温氏50万头生猪产业一体化项目,采取“党总支+合作社+贫困户+温氏龙头企业+项目支撑”的扶贫模式,成立犀合养殖专业合作社。
2017年12月,古老的村庄多了一片蓝瓦黄墙建筑,者海镇犀牛扶贫养殖小区建成并相继投产。
犀牛村党支书马智显介绍,该养殖小区共有4条生产线,占地65亩,现存栏生猪6000多头,年出栏生猪12000多头,可实现产值2400余万元。
谈到全省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做强生猪产业绿色化、标准化等的发展布局,省畜牧协会会长葛长荣一针见血地指出:“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绿色化将是规划发展的重中之重,也是今后发展的方向。”
在此基础上,招大引强引进正大、邦格、温氏、双胞胎等实力型企业入滇投资,淘汰、关闭一批产能落后、环保手续不全、环保卫生过不了关、产能落后、综合效益不高、市场竞争力等弱的中小型企业,才能实现规模化、标准化、节约化、绿色化发展目标。
葛长荣表示,我国每年生产肉蛋奶1.5亿多吨,同时产生畜禽粪污约38亿吨,其中养猪业产生的粪污占比最大。
随着生猪养殖规模化比例上升、集约化程度提高,传统的“种地养猪,粪肥还田”的良性循环被打破,种养脱节,粪污没有出路,成为农村环境治理的一大难题。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以推进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市场需求导向,围绕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目标,这不仅是全国的目标,也是云南生猪及畜牧行业发展的努力方向。
品牌化发展打好“市场牌”
在葛长荣看来,生猪生产面临五大难题:环境压力、资源约束、国际竞争、疫病风险、市场波动。
于此,正大、温氏、新希望、神龙、双胞胎等都充分通过品牌化战略,在研发并抓好自身品牌优势和质量的同时,还在市场竞争,特别价格竞争方面纷纷打好“市场牌”。
刘知奇表示,正大项目要在弥渡县建设150栋1100头生猪标准育肥场,3个5000头种猪场,还将建设屠宰场、食品加工厂、正大超市等,形成一条生猪全产业链。
本报记者在弥渡采访时了解到,50万头生猪产业链扶贫项目是弥渡县委、县政府和泰国正大集团联合打造的生猪全产业链项目,采用“党组织+龙头企业+金融机构+贫困户”的“1+4”产业扶贫模式,进一步加快全县以生猪为主的畜牧产业发展,助推全县脱贫攻坚工作,促进农民增收、财政增长。
项目建设内容包括:建设1个年产18万吨的饲料厂,150栋1100头育肥场(其中85个贫困村建设137栋,社会投资13栋),3个5000头种猪场,1个猪屠宰场,1个食品加工厂。
“正大猪”“温氏猪”“双胞胎猪”“神农猪”等养殖、生产加工的活猪、鲜猪肉正相继以品牌化模式走入市场。
从目前全国生猪上市的鲜猪肉价格看,有涨有跌,波动幅度在10%至20%之间。
就昆明市场而言,随着几轮肉价波动以及滇池禁种禁养政策的实施,小型散户大都被市场淘汰了,目前供应市场的绝大多数都是规模以上养殖户。
能在价格波动中坚挺过来,并在市场上稳定发展的就是大企业、大品牌,昆明大树营农贸市场的王阿姨举例说,昆明市场上神农等品牌的猪肉价格一直很稳定,未出现过暴跌暴涨的情况。
贺刚表示,市场上“神农”等省内知名品牌的猪肉价格在各种行情波动时都能保证稳定,这就是大企业规模化养殖的好处。
他认为,大规模养殖还能解决目前困扰生猪养殖的疫病问题,提高存栏量。“建厂一年、养殖一年、销售一年,一般大型养殖企业在3年后才能见到巨额投资后的收益,不是所有生意人都会选择这条路子,但只有规模化养殖才能解决存栏问题。”
按规划,到2020年,云南生猪产值达1500亿元,增加值734.2亿元,分别比2015年增长11.1%、12.3%。
从质量上看,省农业农村厅畜牧处相关负责人表示,按规划,到2020年,畜产品质量监测合格率达99.8%,畜产品中“瘦肉精”抽检合格率保持100.0%,加工企业猪肉系列产品全面达到无公害的要求。
涉及区域规划,昆明、曲靖、玉溪3市列为稳定发展区;保山、昭通、丽江、普洱、临沧、楚雄、红河、文山、西双版纳、大理和德宏11州市列为加快发展区,而将怒江和迪庆2州列为特色发展区。
“双胞胎”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正是看准了云南的优商发展环境,才快速落地云南镇雄。
如神农集团、正大集团、温氏集团等相关负责人所介绍,按省农业厅规划,到2020年,新建设年出栏3000头—10000头的养殖场1000个以上的规划,他们目前正按此规划布局与实施。
在销售方面,通过全国各地农博会等展会推介外,还实施“互联网+生猪”等发展战略,到2020年全省品牌生猪、特色生猪“入沪、入粤、供港澳”等销往一线城市的数量占全省的50%以上。
调整优化生猪养殖区域布局,总结推广经济适用粪便综合利用模式,力争到2020年,重点县生猪废弃物基本实现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种养基本平衡、农牧共生互动、生态良性循环的产业格局基本形成。 (记者 张珂)
2024年09月22日 07:07
2024年09月21日 07:23
2024年09月21日 06:53
2024年09月20日 17:13
2024年09月20日 17:12
2024年09月20日 1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