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礼包助汽车消费迎“盛夏”

来源:人民日报 2022-06-02 16:45:48
  • 关注微信

  • 关注微博

  阶段性减征部分乘用车购置税600亿元,发放购车消费券——

  丰富礼包助汽车消费迎“盛夏”

  今年4月,中国汽车产销量出现明显下滑,引发广泛关注。阶段性减征部分乘用车购置税600亿元,明确各地不得新增汽车限购措施,发放每辆数千元至上万元不等的汽车消费补贴……为促进汽车消费,一系列支持举措陆续发布。

  随着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复工复产,汽车业正逐步回归正常。放宽汽车限购和减征购置税等对准消费“痛点”的措施,更受到消费者的广泛欢迎,为市场注入强劲动力。

  降低成本,提升购车能力

  汽车是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近年来,我国汽车消费占国内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例一直在10%左右,占比高、增长空间大、带动效益强,是当前扩大实物商品消费、促进消费升级的重要领域之一。

  受疫情影响,今年上半年,部分地区汽车主机厂、零部件厂商生产停滞、物流运输受阻。4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0.5万辆和118.1万辆,环比分别下降46.2%和47.1%,同比分别下降46.1%和47.6%。4月中国汽车产销为近10年以来同期月度最低。

  为促进汽车业回暖,5月2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稳经济一揽子措施,包括放宽汽车限购和阶段性减征部分乘用车购置税600亿元。

  5月31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就减征部分乘用车车辆购置税有关政策发布公告,对购置日期在2022年6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期间内且单车价格(不含增值税)不超过30万元的2.0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减半征收车辆购置税。

  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对本报记者表示:“近期我国汽车消费形势压力大,传统燃油车市场下滑明显,减征购置税将形成直接有力支持。减税600亿元的力度相当大,这笔钱无疑将显著降低消费者购车成本,有效拉升汽车销量,进而激活整个产业链。”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指出,要解决当前汽车产业稳定运行的问题,需要需求和供给双向发力,尤其是要从恢复消费信心,增强消费意愿的角度去考虑。

  为促进汽车消费,各地陆续出台相关支持政策,降低消费者购车成本、增加购车意愿。

  一大批购车消费券及购车补贴先后落地——

  山西太原宣布投入汽车消费补贴1亿元。辽宁沈阳将发放1亿元汽车消费补贴。山东对购置新能源乘用车并上牌的个人消费者,按照购车金额每辆发放3000元至6000元消费券;对购置燃油乘用车并上牌的个人消费者,每辆发放2000元至5000元消费券。广东从5月初至6月30日,对个人消费者购买以旧换新的新能源汽车新车给予每辆8000元的补贴。上海按照国家政策要求阶段性减征部分乘用车购置税,同时对置换纯电动汽车的个人消费者给予一次性1万元补贴。江西采用购车摇号抽奖的方式刺激汽车消费,总奖金4600万元,个人最高可中5万元。河南郑州明确,6月1日至8月31日,在郑州市范围内汽车销售企业购买小型非营运车辆并完成新车注册卡牌手续的消费者,可申领汽车消费券,发放数量近2万份,最高额度8000元。

  放宽限购,增加购车意愿

  5月26日,北京市小客车指标调控管理办公室公布2022年家庭新能源指标配置的积分排序入围名单,分数最高的家庭240分,分数最低的家庭56分。

  北京市民小周对着最新公布的名单算了一笔账发现,明年自己有希望排到新能源车牌了。“我是主申请人,妻子和岳父是其他申请人。我从2017年开始摇油车车牌,我妻子从2016年开始摇,这样算下来的话到明年差不多有60分,比较稳了。”小周已经看好了车型、备好了资金,就等着获得车牌好买车了。

  目前,全国有北京市、上海市、广州市、石家庄市、天津市、杭州市、深圳市和海南省实施汽车限购。“一牌难求”是限制一二线城市汽车消费的重要因素之一。

  放宽汽车限购,成为本轮促消费的重点。

  4月13日举行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鼓励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各地不得新增汽车限购措施,已实施限购的逐步增加汽车增量指标。

  4月25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的意见》提出,稳定增加汽车等大宗消费,各地区不得新增汽车限购措施,已实施限购的地区逐步增加汽车增量指标数量、放宽购车人员资格限制,鼓励除个别超大城市外的限购地区实施城区、郊区指标差异化政策,更多通过法律、经济和科技手段调节汽车使用,因地制宜逐步取消汽车限购,推动汽车等消费品由购买管理向使用管理转变。

  放宽限购,就意味着要增加车辆增量指标。各地已拿出实际举措。上海提出年内新增非营业性客车牌照额度4万个。去年底,广东省已经开始逐步放宽限购,将广州市的节能小汽车增量指标提高到8万个,5—6月间,广州又在原有基础上增加3万个购车指标;深圳降低新能源小汽车的申请门槛、取消社保等限制条件。

  但是,对于北京、上海等车辆保有量大的城市来说,一方面,放宽新车限购能够吸纳的新增消费有限;另一方面,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等“城市病”也困扰着这些城市。“对于北京这样汽车保有量超过600万辆的城市,即使一年增加几万个指标,体量还是较为有限。”中汽协副秘书长陈士华建议,如果有资金支持,可以考虑淘汰一部分年限较长的车型,从存量中腾挪出较大空间。

  新能源车成拉动消费重要引擎

  进入5月,随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企业复工复产进度加快,汽车市场正逐渐回暖。工信部最新数据显示,5月1日至26日,15家重点汽车企业集团累计生产113.6万辆,较上月同期增长51.3%。

  虽然形势转好,但市场信心需要一定时间去恢复,政策落地显效也需要时间。面对仍然承压运行的车市,中汽协副秘书长柳燕表示,目前,车企正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加快复工复产,奋力抢抓5月和6月关键窗口期,弥补损失的产销量。汽车行业有望力稳全面预期,成为稳定宏观经济增长的积极力量。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成为拉动汽车消费的重要引擎。今年4月,在整体汽车产销同比下降较多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车产销环比出现降幅但同比仍保持增长。乘联会数据显示,5月新能源汽车市场供应环比较上月改善,随着多款新产品的上市,今年将持续保持稳健的增长态势。

  作为汽车最重要的基础设施,充电桩数量多不多、分布合理不合理一直是影响消费者购车的重要因素。充电联盟发布报告显示,截至今年4月,全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为332.4万台,同比增长81.9%。4月13日举行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支持新能源汽车消费和充电桩建设。随着充电桩、换电站等新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推进,消费者的“里程焦虑”将进一步缓解,新能源汽车的使用场景也将不断拓宽。

  “之前我女儿劝我买电车,我一直不接受,因为我家是上世纪80年代的老小区,装不了私人充电桩,也没有公共充电桩。但是这两年我发现电车的续航里程已经可以达到600公里,而且我家附近的商场就配备了公共充电桩,我这才逐渐接受了电车。”北京市民罗女士今年成功以81分的家庭积分申请到了新能源车牌,最近正忙着选车。

  同样展现强劲势头的还有下沉市场。2021年,新能源汽车下乡车型共销售106.8万辆,同比增长169.2%,比整体市场增速高出不少。专家指出,目前三四线城市和农村的汽车保有量要比一二线城市低得多,而当地居民的购车需求和消费意愿却不比一二线城市弱,这意味着下沉市场待挖掘的潜力巨大。工信部日前表示,将组织新一轮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

  工信部5月27日召开的提振工业经济电视电话会议指出,中国既是全球最大汽车生产国,也是全球最大汽车市场,产业体系完整、问题应对迅速,市场需求多元、层次丰富,经济修复能力和自我循环能力都比较强,汽车工业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记者  徐佩玉)

责任编辑:杨麒钰
免责声明:云南经济新闻网(《云南经济日报》)内容来源于本报和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迅速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 推荐
  • 新闻
  • 财经
  • 法制
  • 文旅
  • 教育
  • 汽车
  • 房产
2023年,云南省边贸总额达460.2亿元,同比增长51.5%,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1.9个百分点。

2024年02月28日 14:46

来自福建省厦门市和楚雄州内的84家企业提供了就业岗位10073个。

2024年02月28日 13:35

通过党员带头,引导沿江9个村民小组的群众利用撂荒土地,不断扩大小米芭蕉种植面积,目前普棚村小米芭蕉种植规模达3100亩,成为当地群众可持续增收的有效途径。

2024年02月28日 13:20

近年来,云南省着眼构建持久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全面建设清廉云南,推进边疆民族地区管党治党省域实践,为全省迈稳“3815”战略发展目标“三年上台阶”第一步提

2024年02月28日 11:45

作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一名一线科研人员,云南植物药业有限公司研究院院长黄春球最近正准备把加快云南省中药(民族药)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和群众关心的问题,带到

2024年02月28日 11:40

步入2024年,我省继续大力实施开发区振兴三年行动,着力把园区作为经济发展的主战场。

2024年02月28日 11:36

连日来,云南省多地企业纷纷复工复产,开足马力赶订单、促生产。

2024年02月28日 11:31

近日,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通过了云南省人大常委会2024年度工作要点和立法、监督、代表工作计划,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增强立法质效、提高监督水平、保障代表履

2024年02月28日 11:26

近年来,云南省积极推动“一带一路”体育交流,在举办精彩体育赛事和多元化主题活动的过程中,不断丰富云南体育对外交往内涵。

2024年02月28日 11:23

这是云南首项陆生野生动物收容救护行业技术规范,填补了云南收容救护野生动物技术标准空白。

2024年02月28日 11:19

关于我们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网站声明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08623 64153373 投稿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主管      云南经济日报社  主办

本报法律顾问:云南天外天律师事务所 何春秋 律师

滇ICP备19003617号 云南经济日报出版许可证:滇报出证字第0053号 滇公网安备:53010202000680号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08623; 举报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经济日报社(云南经济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