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
关注微博
楚雄彝族服饰是有着1700多年历史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文化底蕴厚重,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瑰宝,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楚雄彝族自治州高度重视彝绣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坚持在保护中传承,在传承中创新,持续推动彝绣非遗活化传承利用。
“一盘棋”谋划,楚雄州委、州政府把彝绣产业纳入全州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成立宣传部门牵头抓总的彝绣产业工作专班,出台支持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的37条措施,形成“1+1+N”政策体系。
大姚县一家彝绣工坊内 彝绣老师正在指导绣娘刺绣 王洪 摄
工业化推进,楚雄州组建楚雄州文化发展公司、彝绣产业联合会,建成彝人古镇彝绣园、永仁彝绣园等7个彝绣产业园(街区),创建楚雄彝人古镇、牟定彝和园2个省级文产园区、打造10个州级文产园区,搭建彝绣产业发展平台。
全链式发展,楚雄州着力构建“州文化发展公司+产业联盟+骨干企业+协会(合作社)+绣娘”的产业模式,打造“传统工艺、定点帮扶、来料加工、自主创新、联名开发、高端定制”的生产模式,现已形成“区域有园区、县县有企业、乡乡车间、村村有绣坊”的发展格局。目前全州有彝绣经营户538户(其中规上彝绣企业12户)、彝绣车间77个、绣坊260个。
楚雄彝绣登上米兰时装周 张欣 摄
延链强链升级,楚雄州推出了保证纯手工绣品“彝绣保”、降低彝绣企业物流成本的“彝绣邮”、区域公用品牌“彝绣识”,举办彝绣产品发布“彝绣秀”,深化项目合作打造“彝绣造”,建设彝绣孵化产业“彝绣园”,推出体验彝绣文化精品线路“彝绣游”,生产端到市场端形成了完备的产业链。
在“六化”上着力,楚雄州打造纯手工的“楚雄彝绣”区域公用品牌;在产品化上打造“遇见楚雄”“绿羽仙踪”“福来云往”三大系列区域公用文创产品;在标准化上推广用好“楚雄彝族手工刺绣生产技术团体标准”;在数字化上做好绣娘数据库建设和版权保护;在普惠化上实施彝绣金融扶持工程;在人才化方面,抓好楚雄彝族服饰非遗传承人的保护,持续开展传承人的推荐评选和申报认定。
楚雄彝绣登上米兰时装周 张欣 摄
开辟“新赛道”,通过深化沪滇、闽滇文化合作交流,楚雄彝绣走进北京国际时装周、上海时装周、纽约时装周、米兰时装周,从容自信迈步高端化、国际化,楚雄州与东方国际集团、肯德基、上海申孜实业、中智集团、莆田三福等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与莆田市湄洲岛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管委会合作开发“妈祖文化”“楚雄彝绣”非遗联名文创产品,并在全球1.2万多个妈祖文创产品店线上线下同步销售,并与英国、澳大利亚、德国、西班牙、葡萄牙等国家服装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
目前,楚雄州5.7万名绣娘(含1200多名残疾人绣娘),背着娃、绣着花、养好家,居家就业,坐地创收。据统计,全州彝绣产业增加值从2012年的0.21亿元增长到2022年的2.45亿元,今年1至6月,实现增加值1.1亿元人民币,彝绣产业成为促农增收、助力乡村振兴的幸福产业、温暖产业。(记者 刘金山)
2024年02月28日 15:26
2024年02月28日 15:23
2024年02月28日 13:20
2024年02月28日 11:45
2024年02月28日 1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