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
关注微博
9月6日,随着“温州号”列车从温州北站驶出,杭温高铁一期正式开通运营。杭温高铁是我国第二条民资控股建设的高速铁路,也是首条国家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和社会资本投资铁路示范项目。
由民资控股的杭温高铁是如何建设运营的?“民资入铁”如何实现建设与运营双赢?民间资本参与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未来有怎样的发展空间?
杭温高铁织密长三角铁路网
杭温高铁自杭州市桐庐东站引出,途经金华市、台州市、温州市,引入温州北站,通过既有杭深铁路延伸至温州南站,正线全长276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全线设桐庐东、浦江、义乌、横店、磐安、仙居、楠溪江、温州北、温州南等9座车站,其中浦江、横店、磐安、仙居、楠溪江为新建车站,桐庐东、义乌、温州北、温州南为改扩建车站。
杭温高铁是我国第二条民资控股建设的高速铁路,它的开通运营进一步织密了长三角高铁网。以“1小时交通圈”连接起杭州、宁波、温州、金华—义乌四大都市圈,也加强了温州沿海城市群、温义沿线城市带与长三角核心区域、皖江城市带的快速交通联系,带动沿线城市人流、物流以及创新资源流通跑出“加速度”。
杭温高铁如何建设运营?
作为第一条国家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和社会资本投资铁路示范项目,全国第二条开通的民营资本控股高铁——杭温高铁是民营资本参与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又一次探索。
杭温高铁是如何建设运营的?2015年,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明确提出支持社会资本投资铁路,推广PPP模式(即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鼓励铁路所有权和经营权向社会资本开放。当年,浙江省决定在杭台高铁和杭温高铁项目中引入民间资本。
2018年6月,浙江省政府与温州民营企业百盛联合集团签署合作协议,由百盛联合集团以51%占比出资控股建设杭温高铁一期(温州至义乌段);国铁集团及地方政府占股49%。
杭温高铁一期采用“建设—拥有—运营—移交”模式运作,合作期为34年,包括建设期4年、运营期30年。运营期间,政府将让渡全部收益,并与社会资本方风险共担;运营期满后,项目再移交给政府。
“民资入铁”如何实现
建设与运营双赢?
一直以来,我国高铁建设主要由国家主导,资金来源主要依靠政府投资和银行贷款。然而,随着高铁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资金需求也日益增加。为了拓宽融资渠道,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高铁建设,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民资入股高铁。“民资入铁”如何实现建设与运营双赢?杭温高铁并非独自摸索,此前已经开通运营的我国首条民资控股高铁——杭台高铁就提供了很好的参照案例。
2022年1月8日,我国首条民资控股高铁杭台高铁开通运营,两年多的成功运行已经充分证明了民企控股建设的高铁线路同样安全可靠。面对桥隧工点多、特殊桥跨多、长大隧道多、桥隧比高的特点,杭台高铁还取得了硅藻土区域高铁建设技术突破、143米中国高铁最深施工纪录等多项建设成绩。
杭台高铁控股方 马绍贵:我们在这个过程中秉持的建设理念,依然是围绕着国家大的战略积极践行。不仅在这个基础上做好,实际上我们还要做得更好。没有讲为了去省一点钱,或者说节约一些投资。
市场意识不仅体现在建设过程,更体现在开通运营阶段。如果说杭温高铁瞄准的是义乌、温州的商贸人群,杭台高铁则更在意旅游客流,这条高铁沿线串联鲁迅故里、天姥山景区、天台山景区等一批名胜古迹,与“浙东唐诗之路”高度契合。
为了宣传“诗路高铁”,杭台高铁自开通运营以来,控股运营公司联合地方推出了各种文旅活动和优惠措施,还联合中国作家协会成立“诗路高铁诗社”,以文旅融合、交旅融合来吸引流量。
杭台高铁控股方 马绍贵:凭着高铁免费游、半价游、半价住、美食打卡、音乐节等活动,以文旅融合、交旅融合为抓手,来推动和培育客流的持续增长。我们自己还在车站建立旅游驿站、服务驿站、疗休养驿站,开通车站到景区的直通列车、旅游大巴等,进一步方便和打通旅游景点到车站的最后一公里,便利群众出行。
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一份研究数据显示,杭台高铁开通两年多来,对沿线GDP的拉动率贡献率为2%,对沿线新增就业人口的贡献率是3%,对沿线旅游业的贡献率达4%,节假日“一票难求”是很多旅客对这条线路的真实体验。
杭台高铁控股方 马绍贵:客流的增长,第一年700万人次,第二年1800万人次,到今年是第三个年头,可能要突破2200万人次左右,所以整个客流的增长趋势屡创新高。今年暑期,我们60天客流累计增长率14.3%,高于全国平均数八个点。
民资参与基础设施建设
有怎样发展空间?
如今,民营企业已然成为诸多行业领域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力量。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特别提出“推进基础设施竞争性领域向经营主体公平开放”。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积极创造条件、破除准入壁垒,坚持公平公开公正原则,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能源、铁路等重大项目建设。
杭台高铁和杭温高铁的顺利开通运营不仅是一次破冰之旅,更让民营企业在重大项目建设领域看见了更多的发展空间。民间资本参与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未来有怎样的发展空间?
随着今年8月1日《公平竞争审查条例》的出台,国家对于促进民营企业投资重大领域的决心和信心进一步加强,政策环境愈发明确。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国“五个一”促进民间投资政策体系已经基本建成。
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企业与创业研究室副主任 张铭慎:“五个一”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一个平台、一个项目库、一个机制、一个模式,一个保障。这个“平台”就指的是全国向民间资本推荐项目的平台,“一库”指的是全国重点民间投资项目库,“一机制”就是我们经常说的PPP机制,“一个模式”就是我们讲的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一保障”就是促进民间投资一些相关资金、土地等这些要素保障。
针对当前民间投资发展面临的难点堵点问题,国家发改委将抓好促进民间投资政策措施落实,持续推动解决影响民间投资高质量发展的制约瓶颈,千方百计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和内生动力。
国家发改委政研室主任 金贤东:一是要建好用好平台,用好全国重点民间投资项目库,协调有关方面解决重点项目落地的卡点问题;二是创新机制模式,积极稳妥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新机制,制定并落实支持民营企业参与的特许经营权新建(包括改扩建)项目清单,全面推动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项目常态化发行;三是强化要素支持,建立促进民间投资资金和要素保障工作机制,帮助民营企业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