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
关注微博
国家发改委:我国物价水平远低于美欧等主要经济体
国内物价平稳 能完成CPI全年3%目标
6月16日,国家发改委召开6月份例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发改委政研室副主任、新闻发言人孟玮出席,并答记者问。
据孟玮介绍,今年1月至5月,全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2.5%。其中,一产、二产、三产和居民生活用电量同比分别增长9.8%、1.4%、1.6%和8.1%。今年前5月,国家发改委共审批核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48个,总投资6542亿元。其中,5月份审批核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10个,总投资1210亿元,主要涉及交通、水利等领域。
此外,发布会还透露,为保障今年“三夏”(夏收、夏种、夏管)的农业生产用肥需要,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会同有关方面安排了300多万吨的夏管肥临时储备。6月起,储备化肥已按要求开始向市场投放,6月上旬全国尿素价格以稳为主,湖北、湖南、新疆等地报价还出现下降。
目前全球普遍高通胀
我国物价则继续平稳
目前,全球普遍高通胀。针对我国当前物价形势,孟玮介绍,5月份,我国物价继续平稳运行,上下游价格走势更趋协调。其中,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涨幅2.1%,与上月持平,环比下降0.2%;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PPI)同比涨幅回落至6.4%,涨幅比上月收窄1.6个百分点,连续7个月回落。
孟玮表示,需要说明的是,国内物价平稳运行,是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高位运行、全球其他主要经济体普遍面临较大通胀压力的背景下实现的,成绩来之不易。5月份,美国、英国CPI同比涨幅分别达8.6%、9%,继续创40年来新高;欧元区CPI同比涨幅达到8.1%,再创历史新高;不少新兴经济体CPI涨幅超过10%,少数国家甚至达到50%以上。可以说,我国物价水平远低于美欧等主要经济体,继续对全球物价发挥了重要的“稳定器”作用。
展望今年后期,孟玮表示,我国粮油肉蛋奶果蔬等重要民生商品生产稳定、供应充足,特别是随着应季鲜活农产品大量上市,市场供应量将持续增加,加之各地物流堵点卡点疏导得力,跨区调运能力明显增强,稳定居民消费价格具有坚实基础,国内CPI将继续运行在合理区间,能够完成全年3%左右的预期目标。PPI方面,尽管地缘政治冲突仍在扰动国际能源和粮食市场,但国内口粮自主自足、煤炭资源能够满足需求,加之保供稳价政策持续发力,预计后期PPI涨幅有望进一步回落。
下半年猪肉消费逐增
生猪价格或总体回升
在昨日举行的发布会上,有记者提问:近期生猪价格出现回升,主要原因是什么?如何看待未来一段时期生猪市场形势?
对此,孟玮表示,猪肉是我国居民消费的主要肉类产品,猪肉价格保持在合理区间,对于生猪生产和消费都十分重要。去年6月份以来,生猪价格持续低位运行,针对这一情况,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多措并举,推动生猪价格合理回升。
一是稳定市场预期。我们多次发布猪粮比价过度下跌的预警信息,引导养殖场户及时根据市场情况,科学安排生产经营决策,将生猪产能保持在合理水平。
二是引导有序调减产能。重点是压实地方分级调控责任,鼓励养殖场户淘汰低产母猪,同时保持用地、环保等支持性政策稳定,不搞“急转弯”、不搞“翻烧饼”,防止损害基础生产能力。
三是积极开展收储“托市”工作。按照猪肉储备预案规定,去年7月份以来,中央层面累计14批次挂牌收储了48万吨冻猪肉储备,并督促指导各地同步进行收储,形成工作合力。今年4月份以来,生猪价格自低位反弹30%左右,目前已回升至生猪养殖平均成本线附近。6月6日至10日,当周全国平均猪粮比价回升至5.59:1,脱离过度下跌一级预警区间。
孟玮介绍,未来一段时间,由于国内生猪基础产能已调减一定幅度,随着下半年猪肉消费逐步增加,生猪价格可望总体回升。从期货市场看,今年9月、11月和明年1月到期生猪合约价格逐步抬升,反映了市场对后期价格回升的预期。但也要看到,当前生猪产能合理充裕,4月底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为4177万头,处于产能绿色区间,生猪价格出现前些年非洲猪瘟时期大幅上涨的可能性不大,预计猪粮比价将运行在总体合理区间。
全力保障迎峰度夏
电力安全稳定供应
针对今年夏季电力迎峰度夏方面的情况,孟玮表示,今年以来,国家发改委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会同煤电油气运保障工作部际协调机制各成员单位,加强统筹协调,强化调度平衡,确保全国能源供应平稳有序。
从目前情况看,全国发电装机容量充足;由于各大流域来水好于预期,重点水电厂可发电水量同比大幅增长;全国统调电厂存煤处于历史高位,因此,做好今年迎峰度夏电力保障工作具备坚实的基础。
孟玮介绍,下一步,国家发改委将充分发挥煤电油气运保障工作部际协调机制作用,进一步压实地方和企业能源保供主体责任,全力保障迎峰度夏电力安全稳定供应。重点是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全面加强燃料供应保障。多措并举抓好煤炭增产增供,狠抓电煤中长期合同签约履约,集中资源保障电煤供应和顶峰发电天然气供应。
二是促进各类发电机组应发尽发。确保火电出力水平好于常年,多发水电节省电煤消耗,促进风电、太阳能发电多发满发、能用尽用。
三是优化电网运行调度。发挥大电网资源优化配置平台作用,加大跨区跨省余缺互济力度,规范启动应急调度,保障电力有序供应。
四是完善应急保供预案。鼓励通过市场化需求响应减小尖峰电力缺口,督促各地细化完善各种情形下的应急保供预案,提前开展实战应急演练,做到有备无患,确保极端条件下民生和重点用能不受影响。(文/本报记者 熊颖琪 蔺丽爽 统筹/徐锋 余美英 摄影/本报记者 付丁)
2024年02月28日 13:20
2024年02月28日 11:45
2024年02月28日 11:40
2024年02月28日 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