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
关注微博
金融科技助力企业“战役”凸显硬核实力。疫情发生以来,银行等金融机构纷纷创新融资产品,打通融资渠道,打造了全方位线上金融服务体系,助力纾困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全国工商联调研数据显示,超八成小微经营者认为,“无接触贷款”使得贷款可得率明显提升。
业内指出,2019年央行通过发布发展规划、组织应用试点等多项举措,大力推动金融行业智能化服务加速进阶。这背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应用是关键所在。疫情对中国金融科技行业来说,可谓危中有机,可以预见,金融科技将迎来发展新契机。
《经济参考报》记者了解到,监管部门正加快推进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持续增强金融科技应用能力。下一步,央行将组织编发金融科技发展典型案例与应用指引,构建金融科技发展监测指标体系,推动建设同业协同发展平台,让更多金融机构搭上数字化发展的快车。
破普惠金融瓶颈
近年来,线上金融发展势头强劲。数据显示,2019年银行业金融机构离柜率总体超过85%。今年疫情发生以来,我国银行业等金融机构更是创新产品、打通渠道,基于互联网开展支付缴费、授信审批等业务,支撑疫情期间金融服务不断、保障更强。
工商银行信息科技业务总监吕仲涛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疫情发生后,工商银行积极利用金融科技创新融资产品,打通企业融资渠道。截至一季度末,工行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到5700亿元,监管部门普惠口径贷款累放利率4.25%,比金融业平均利率水平低190个BP。“在此过程中,工行优化线上融资产品准入模型与办理流程,提高信贷审批与放款效率,推出线上信用贷款产品‘用工贷’,针对的就是中小微企业资金难题。此外,还支持线上薪酬服务模式,以‘工银e钱包’为载体实现在线秒开户、线上秒发薪,有效解决特殊时期企业办卡发薪困难。”吕仲涛说。
互联网银行充分发挥优势,助力打通小微商户融资渠道。疫情期间,网商银行联合同业机构发起“无接触贷款”助微计划,积极助力电商、餐饮、物流、农业等领域复工复产,累计向湖北小店、全国医药类小微商家14.6万户发放贷款46.8亿元。全国工商联5月8日发布的《2019-2020小微融资状况报告》显示,70%获得贷款的微型企业和个体经营者认为,“无接触贷款”有效促进了经营回暖;超过82.3%的微型企业和个人经营者认为,贷款可得率明显提升,现在贷款相比三年前更容易。
政策方面也持续加力。央行等五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通知》,要求金融机构加强线上服务,引导企业和居民通过线上方式办理金融业务。随后,央行召开金融系统全力支持抗击疫情和恢复生产新闻发布会,提出积极拓展线上金融服务,推动商业银行强化网络银行、手机银行等电子渠道服务管理和保障。
央行科技司司长李伟表示,服务智能化是弥合区域间、人群间“数字鸿沟”的有力手段,既能为客户提供精细化、个性化的金融服务,也能提升金融机构获客、留客、活客水平,对突破普惠金融瓶颈具有重要意义。
解融资痛点难点
业内指出,“非接触”等智能化金融服务顺利开展的背后,主要得益于我国金融业持续加大金融科技探索和投入,构建了较为全面的“线下+线上”的服务架构、体系和能力。
吕仲涛表示,从技术基础上看,中国正在跻身全球金融科技发展的“第一梯队”,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新技术在金融行业得到深入应用,很多银行都在积极建设新技术平台。从实践运用上看,各行也纷纷加强金融科技的顶层设计和实施运用。例如,工商银行在去年制定了行内金融科技发展规划,并组建了工银科技公司、成立了金融科技研究院,将金融科技作为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监管部门亦着力推动金融科技创新和应用,助力纾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李伟表示,充分发挥技术、数据等生产要素的重要作用,通过金融科技手段甄别企业经营状况,提供差异化信贷服务,为中小微企业“输血供氧”。
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相关负责人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杭州中支深入探索运用金融科技缓解银企信息不对称问题,推进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手段,整合政府部门信息资源,提升小微金融服务可获得性。该负责人介绍,人民银行台州市中支牵头建设的金融服务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基于公安、税务、法院等30多个部门信息提升数字化融资服务水平,截至2020年3月末已为800多家小微企业融资32亿元。
记者了解到,一系列直指实体经济融资痛点的金融创新应用也在试点推进中。此前,央行等六部门在北京市、上海市等十省市开展金融科技应用试点。人民银行营管部相关负责人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疫情期间,人民银行营管部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加速传统业务线上运作,鼓励北京市金融科技应用试点参与机构推出多项非接触式金融服务。例如,中金金融认证中心的“基于数据标记技术的金融数联网服务”平台可在数据安全合规的前提下,便利金融机构高效获取小微企业分散的信用信息,实现企业自助申请、银行自动审批和在线放款等全流程服务。
此外,今年年初,北京金融科技“监管沙盒”纳入的六大试点项目中,多个创新应用都直指实体经济融资痛点。如宁波银行申报的快审快贷产品,就是采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纾解各类主体融资过程中信息不对称问题,实现智能信贷管理。4月27日,央行发布消息,支持在上海市、重庆市等六市(区)扩大“监管沙盒”试点。央行表示,此次试点将引导持牌金融机构、科技公司申请创新测试,在依法合规、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前提下探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赋能金融“惠民利企”,纾解小微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普惠金融“最后一公里”等痛点难点。
迎发展新机遇
业内普遍认为,在此次疫情大考中,金融服务经受住了考验,在助力企业战“疫”以及金融活水精准滴灌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可以预见,金融科技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疫情虽然给社会生产生活造成了一定影响,但金融、电子商务、高端制造、高新技术等产业的生产、消费、投资同比显著增长,充分发挥了数字经济‘宏观经济稳定器、缓冲器和加速器’的作用。经此一‘疫’,各行业将加快生产要素、生产关系的重组升级和生产方式的变革突破,推动产业互联网建设,跑步进入互联网竞争的‘下半场’,进而推动金融服务供需关系的重塑。”吕仲涛说。
新网银行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金融科技引领金融服务升级,关键在于银行数字化能力。他建议,下一步,理念上,银行应深入落实金融科技发展规划,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制定企业级转型战略并推动实施;技术上,应完善配套机制,促进技术应用与架构转型;数据上,应加强数据治理,改善数据运营,确保数据安全;合作上,应践行“开放银行”理念,深化跨界合作,融入多种场景。
记者获悉,监管部门也将加快推进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持续增强金融科技应用能力。李伟表示,下一步,央行将组织编发金融科技发展典型案例与应用指引,构建金融科技发展监测指标体系,推动建设同业协同发展平台,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让更多金融机构都能搭上数字化发展的快车,实现金融与科技深度融合、协调发展。(记者 汪子旭 北京报道)
2024年02月28日 13:20
2024年02月28日 11:45
2024年02月28日 11:40
2024年02月28日 11:26
2024年02月28日 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