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
关注微博
将生态资源转换为致富源泉,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甜甜的蜂蜜最终变成致富引擎……
因条件受限、难以走出大山深处的蜂蜜,在企业和科研机构的联合打造下,终于托举着佤乡甜蜜产业成功起飞。
从“空箱成堆”到“蜜源滚滚” 扶持政策激发蜂农积极性
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有着非常丰富的天然蜜粉源植物资源,过去当地落后的发展水平和技术,阻碍了产业成长,蜂箱排列的山头,不时会出现“有箱无蜂”“空箱成堆”的情形。
近年来,东航集团在沧源和双江两县深耕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事业。在帮助乡亲脱贫摘帽之后,如何持续地“授人以渔”,成为近几年东航帮扶团队深入思考的问题。
经过详尽的调查分析研判,从2019年开始,东航确定,在沧源发动当地群众、重点支持发展蜂蜜特色产业。
2020年初,东航投入89.5万元采购机器设备和蜂箱,设立东航沧源蜜蜂产业扶贫基地,组织村民开展产业培训,还与沧源县签署集中采购协议。
短短一年时间,在东航帮扶下,安也村的中华蜂蜂箱数量从1000箱增加到2000箱,而通过技术培训、每箱单产增加,蜂蜜产量的增幅更加喜人。
在东航驻村干部带领下,安也村的蜂蜜打开销路、对接消费帮扶,村经营类集体收入从原先一年不足3万元,增长到全年近200万元。
紧随安也村的率先破题,2021年,在沧源县各处,通过东航的支持推动,作为蜜粉源植物的米团花种植有了长足发展。
全县组织以扦插的方式试种米团花树1000多亩,比起传统模式,新植树苗成活率高、长势良好,帮助参与的蜂农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
产业收益有了奔头,带动了群众的积极性。2020年以来,沧源县已新增近千户投身“甜蜜产业”的农户。
东航还支持建立蜜蜂育种平台、改造蜂蜜加工厂,不少原有蜂农也一改将蜂箱在山头“一摆了之”的做法,围绕米团花等重要蜜源植物的花期,奔跑穿梭于大山。
“企业+科研机构+地方政府” 协同模式搭建产业平台
设备和培训的扶持、及时对接市场,让群众的干劲起来了。怎么通过良好的产业政策和平台,把这份干劲持续下去,又成为东航帮扶团队的发力点。
2020年起,东航联合中国农科院蜜蜂研究所开展对沧源米团花黑蜜的科学研究,并支持沧源将蜜蜂产业写入当地“十四五”规划,还持续对接外部资源,帮助蜂农提升养殖技术。
2020年12月,东航与中国农科院蜜蜂研究所、沧源县人民政府共同签署《蜜蜂产业帮扶合作协议》,进一步从技术和人才维度,支持蜜蜂产业。
2021年5月,东航领导带领乡村振兴调研团队抵达沧源,第一站就选择了蜜蜂产业成长中的班洪村下班坝自然村。
同时,东航所引入的中国农科院蜜蜂研究所,也正式在此挂牌成立中国农科院蜜蜂研究所云南沧源试验站。
研究所随后派驻专家驻点,深入村寨调研蜜蜂产业现状和蜂农养蜂水平,开展蜜蜂产业研究、蜂农技术培训和产业推广。
此后,东航持续积极对接中国农科院蜜蜂研究所、清华大学、北京中蜜公司、正大集团等单位,打造“央企帮扶+政府主导+权威科研+教育培训+招商引企”多方联合帮扶模式。
依托这一模式,2021年以来,东航已经联合清华大学在当地开展了新时代农民、产业人才和基层干部专题学习。
联合模式下的各方也陆续派出蜜蜂研究专家、高校教师、企业高管、大型合作社理事、养蜂专家等,围绕养蜂技术、经营管理、品牌营销,为蜂农现场教学。
依托机制化、平台化的支持,2022年4月—5月,沧源蜜蜂产业喜获两项国家级科学研究和产业推广立项。农业农村部则选定沧源,作为全国10个蜜蜂授粉示范推广县之一。
科技赋能 助力佤乡打造“黑蜜之都”
如今的沧源,在东航帮扶之下,不仅可见蜂农们忙碌的身影,也不断传递出科技赋能为甜蜜产业带来的新进展。
中国农科院蜜蜂研究所沧源试验站成立以来,专家深入开展科研,围绕在当地调研中发现的关键饲养技术未掌握、蜜蜂越夏后蜂群损失率高等问题,已经发布了37期科研报告。
同时,还编制了《沧源中蜂饲养管理技术规程》,制订了沧源蜜蜂产品标准、保健功能研究、蜜蜂育种平台、中蜂饲养技术等科研方案。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试验站更瞄准米团花这一沧源特色蜜源,深入开展科研,为沧源当地研发、打造标志性的特色黑蜜。
针对米团花的养殖和发展,沧源县已成立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进行资源整合,着手将蜜蜂产业作为该县“一县一业”拳头产业,在佤乡大地打造以米团花蜜为核心的“黑蜜之都”。
2020年至今,东航在沧源的蜜蜂产业帮扶中已累计投入近1100万元。当前,东航正联手各方合力打造全产业链生态,插上东航之翼的蜜蜂,正给佤乡群众酿造越来越甜蜜的日子。(本报记者 彭波)
2024年02月28日 13:20
2024年02月28日 11:45
2024年02月28日 11:40
2024年02月28日 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