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
关注微博
“天气常如二三月,花枝不断四时春”。初春的云岭大地,处处春意盎然。与此同时,云南的春天也在咖啡杯上苏醒。在星巴克纸杯换上的新装上,四位来自云南的农民画家以画绘春,将云南生机盎然的春天艺术带入咖啡杯里。
身处云南乡野林间,他们见过最鲜活的春天,也有着独属于自己的理解。近日,四位农民画家在采访中讲述了他们与春天的故事。
卓丽萍:梨园春耕别样美
卓丽萍和她的作品《春日牛耕图》
生活在昆明的卓丽萍,画画已经超过20年。卓丽萍表示,最难忘的春天回忆,就是20多年前和家人共同春耕的场景。在《春日牛耕图》中,卓丽萍用想象构建出了一家四口在梨园耕作的春日画面。梨花盛放的梨园、健壮的牛、通人性的小狗、耕种的丈夫和嬉戏打闹的孩子,绘就了一幅曼妙的春景。
“人人都可以是艺术家,没有人能界定农民只能种地,就好像没人能定义艺术一样。”在卓丽萍看来,大地就是她的画布,周围的一草一木都是她的灵感。只要有空闲,她就坐在田里画画,身体力行地证明了“农民可以左手锄头,右手画笔”。
罗丽珍:想做滇池里的一条鱼
罗丽珍和她的作品《捞鱼河春日风光》
春天的滇池碧波荡漾,风光旖旎。对罗丽珍而言,滇池是她的故乡,是她的灵感之源,也是她最深的依恋。
“我想做滇池里的一条鱼。”自出生以来,罗丽珍以水为居、为生、为画,她喜欢坐在滇池边作画。滇池风光、鱼虾游弋、渔民劳作的场景、也成了她最常创作的题材。
捞渔河湿地公园位于滇池东岸,湿地率达75%,被誉为“滇池之肺”。这是罗丽珍幼时曾居住的地方。在为星巴克所绘的《捞鱼河春日风光》中,罗丽珍一如既往地采用大胆出挑的配色,画中大片的黄色和绿色交融在了一起。栩栩如生的金线鲃,曾是捞鱼河独有的一种鱼类,如今已经踪迹罕见,代表着罗丽珍回忆中的捞鱼河风景。9条自由自在的金线鲃,寓意着长久的吉祥如意,年年有余。肆意盛开的波斯菊花期短暂,提醒着人们珍惜春日的美好时光。对春日的眷恋,对自由的憧憬,都被驻留在画作之中。
郗发显:在腾冲遇见“粉红色的春天”
郗发显和他的作品《傣族妇女蕨菜采摘图》
来自保山腾冲荷花镇的郗发显,用《傣族妇女蕨菜采摘图》来诠释着他对春天的理解。春天万物复苏,但对于腾冲来说,只有山里的蕨菜生机盎然。于是,采撷蕨菜成了这里傣族人关于春季的集体记忆。
采蕨菜是个累人的活。在《傣族妇女蕨菜采摘图》中,郗发显选择了粉红色作为画作的主色调。乍一看,这似乎不像是一位七旬老人会使用的颜色。“粉色是一个快乐的颜色。我希望用粉色向大家表达和传递春天的快乐与幸福。”郗发显表示,种田是个苦劳作,但有苦才有甜。在他的画作中,处处带着能量感和他的人生态度。透过这片粉色树林,似乎能听到婉转鸟鸣与傣族妇女的歌声。
熊亮蔡:傈僳族的纯粹春日
熊亮蔡和他的作品《傈僳族拔秧苗图》
同在腾冲,与荷花镇几山相隔的滇滩镇上,傈僳族的熊亮蔡则用另一种方式展现了他眼中春天的模样。
在为星巴克所绘的《傈僳族拔秧苗图》中,熊亮蔡用来自天空的俯视视角,展现了人们春日拔秧的热闹景象。没有航拍设备的辅助,他完全靠想象力来作画。画作以傈僳族传统的色调——蓝色为主色调,也如照映出碧蓝天空的澄清水面。在画面之中,身着傈僳族传统服装的人们围成一圈拔秧,期待着新一年的丰收;鱼儿在水中自由遨游,与水稻和谐共生,展现了傈僳族人对自然的理解与热爱。
从漫山遍野的梨花到飞鸟翩翩的滇池,再到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在云南,春天有着千百种不一样的打开方式。这个春天,来自云南的农民绘画,正带着咖啡的香气,带你感受云南春日之美,体验“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记者 赖蕊)
2024年03月06日 15:25
2024年03月06日 11:00
2024年03月06日 10:57
2024年03月06日 10:56
2024年03月06日 1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