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转型风劲吹 产业结构焕新颜

来源:人民网 2024-09-12 17:04:00
  • 关注微信

  • 关注微博

  “矿进棚、煤进仓,用矿不见矿、用煤不见煤、运料不见料、生产不见尘,智慧环保监控平台一屏览全厂。”这是江苏一家钢铁企业的生产场景。在全国,类似的钢铁企业不在少数,它们正大力推进节能降碳与绿色转型,风驰电掣般驶上“绿色轨道”,有力提升了全行业绿色发展水平。

  当前,这些绿色转型实践如星星之火,渐成燎原之势。推动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离不开政策的引领。

  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其中要求,加快产业结构绿色低碳转型,包括推动传统产业绿色低碳改造升级,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加快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

  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室主任、研究员涂圣伟做客《中国经济微观察·专家谈》时表示,我国传统产业体量大、分布广泛,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坚实基底,同时也是资源能源消耗大户。毫无疑问,传统产业在产业结构绿色低碳转型中具有关键作用。

  涂圣伟以钢铁等行业为例介绍,近年来,我国众多传统产业通过绿色转型,在技术装备水平和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塑造出新的竞争优势。例如,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从2014年到2023年,我国重点统计钢铁企业平均吨钢综合能耗下降5.87%,吨钢二氧化硫排放下降81%。

  这一组数据,是钢铁行业绿色转型的生动注脚。

  “推动传统产业绿色低碳改造升级,将是一个持续推进、久久为功的过程。”涂圣伟表示,需要特别重视标准的引领作用。标准是质量的保障,只有坚持高标准,才能实现高质量。要通过不断更新土地、环境、能效、水效和碳排放等标准,以国家标准提升来引领传统产业绿色转型。

  《意见》提到,充分考虑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发展实际,坚持统筹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科学设定绿色转型的时间表、路线图、施工图,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和行业先行探索。

  《意见》明确要求,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

  涂圣伟表示,实现产业结构绿色低碳转型,要将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与绿色低碳产业培育壮大一体推进。绿色低碳产业是引领未来发展的新支柱、新赛道,其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产业结构绿色低碳转型的成色。

  历经多年发展,我国由绿色低碳科技创新催生形成的绿色生产力蓄势待发。新能源汽车、光伏产品、锂电池等绿色低碳产业蓬勃发展,已成为新的绿色经济增长点。

  位于广州市的新能源汽车智能生态工厂总装车间,映入眼帘的是高速运转的生产线、机器人挥舞着机械臂、自动导向车忙碌地穿梭其中。仅需53秒,就有一台新能源汽车“驶”下生产线。这一幕,生动展现了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繁荣景象。

  目前,我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体系最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多年领跑全球,光伏产业链主要环节产量也连续多年保持全球第一。

  对于如何发展壮大绿色低碳产业?《意见》给出明确方向和实施路径。其中,建好绿色制造体系和服务体系非常关键。

  涂圣伟建议,一方面,要以企业为主体,培育一批有竞争力的绿色低碳企业,打造一批领军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同时,以标准为引领,推动绿色工厂、绿色工业园区、绿色供应链建设,加快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另一方面,大力推广合同能源管理、合同节水管理、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等模式和以环境治理效果为导向的环境托管服务,强化对绿色低碳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不断提升绿色低碳产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

  《意见》还提到推动绿色化、数字化协同转型发展。涂圣伟表示,强调 “双化” 协同转型,旨在通过数字化引领绿色化、绿色化带动数字化,形成 “1+1>2” 整体效应。

  在江苏省镇江市,镇江港年吞吐量超亿吨。这里,无人斗轮堆取料机伸出有力臂膀,灵活抓取放置货品;装船机伸出有力臂膀,将货品交予绵延数公里的自动化流程线;船舶岸电系统为各类到港船舶提供岸电电源,电动通勤班车、电动工程车、电动叉车、电动装载机、电动清扫车沿着各自路线,描绘出流动的绿色风景。

  这些年,该港口利用绿色动力,实现华丽转型,展现出 “零碳” 与 “智慧” 双向赋能的成效。

  涂圣伟表示,近年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和工业互联网等数字技术快速发展,深度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和领域。这些技术对产业绿色低碳转型的促进作用,正从单点、局部向多领域、多环节拓展深化,在推动产业绿色化发展和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预测,至2030年,数字技术赋能全社会总体减排量将达12%至22%。

责任编辑:杨莉昆
免责声明:云南经济新闻网(《云南经济日报》)内容来源于本报和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迅速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 推荐
  • 新闻
  • 财经
  • 法制
  • 文旅
  • 教育
  • 汽车
  • 房产
今年以来,早教、健身等预付式消费领域出现的“职业闭店人”侵害消费者权益问题受到社会关注。

2024年09月12日 17:01

2024年8月份,云南居民消费价格(CPI)环比上涨0.3%,同比上涨0.4%。

2024年09月12日 16:22

9月11日,昆明市五华区委退役军人事务工作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召开。

2024年09月12日 16:19

野生菌已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绿色宝藏”。

2024年09月12日 11:08

随着“绿水青山”的颜值提升,“金山银山”的成色也更足。

2024年09月12日 11:06

目前,迪庆全州现有食用菌种植、加工及销售市场经营主体60余家,研发自主专项技术2个,实现年综合产值约5.12亿元。

2024年09月12日 11:05

令人瞩目的是,曲靖市今年再次获评“中国投资热点城市”,成为云南省唯一一个连续三年(次)蝉联该荣誉的城市。

2024年09月12日 11:01

新中国成立75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质量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2024年09月12日 11:00

走出一条绿富共赢之路。

2024年09月12日 11:00

创新驱动苹果全产业链融合发展,不断推动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2024年09月12日 10:54

关于我们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网站声明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08623 64153373 投稿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主管      云南经济日报社  主办

本报法律顾问:云南天外天律师事务所 何春秋 律师

滇ICP备19003617号 云南经济日报出版许可证:滇报出证字第0053号 滇公网安备:53010202000680号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08623; 举报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经济日报社(云南经济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