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
关注微博
面对当前国内国际经济形势变化,我国第一季度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加了货币政策的灵活度,注重总量政策和结构性政策工具的相互配合,靠前发力,有效提高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这是央行日前发布的2022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的明确指向。如何继续保持这一政策优势,进一步提振信心,稳妥施策,成为题中应有之义。
今年以来,我国货币政策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全面降准、上交结存利润、通过MLF净投放资金等确保流动性适度充裕的总量政策,定向支持中小微企业、“三农”、绿色低碳、科技创新的结构性政策,相互配合、相辅相成,取得了来之不易的好成绩。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经济增长更高,通货膨胀更低,显示出更强的信心。
然而,随着美联储近日宣布再次加息,美元利率、美元指数进一步攀升。5月11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北京发布《世界经济展望》报告,将今明两年的全球经济增长降至3.6%,分别比今年1月的预测值降低了0.8个和0.2个百分点。金融市场向来对货币政策比较敏感,全球股市出现不小的震荡,我国股市也出现了股指下跌的情况。受到一些国家货币政策溢出效应的影响,我国资本也存在外流加剧的情况。加上俄乌冲突、新冠肺炎疫情、美联储政策转向给全球经济发展带来诸多风险和不确定性,我国经济发展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供应链受到一定冲击,预期减弱。
不过也要看到,我国发展有诸多战略性有利条件,经济体量大、回旋余地广,具有强大韧性和超大规模市场,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今年以来货币政策主动应对,靠前发力,增强前瞻性、精准性、自主性,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不断提升。一季度新增人民币贷款8.3万亿元,同比增加6636亿元。金融对科技创新、绿色发展、小微企业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支持力度加大,3月末普惠小微贷款和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分别均有一定程度的增长。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
保持货币政策实施的稳健性,增强可持续性,还须多措并举,稳妥施策。
一方面,对于贸易和资本这两个主要的溢出渠道,央行需要提前做好流动性风险压力测试,进一步增强货币政策的前瞻性、精准性,不断创新和丰富货币政策工具箱,制定能够有效对冲美联储货币政策溢出负面影响的政策,确保我国经济排除外部干扰、发挥自身韧劲和超大市场优势,实现可持续性,为我国保持基本面长期向好提供强有力的政策保障。
另一方面,要动态监测资本流动状况,评估资本外流对我国市场流动性的短期、中长期影响,通过MLF市场操作,运用再贷款、再贴现手段,灵活补充和调节资金头寸,满足实体经济和市场的资金需求。既避免大水漫灌,又确保全社会流动性相对充裕,为促进投资和消费、供应链畅通营造良好的货币环境。
与此同时,要继续加大结构性政策力度,定向调整准备金、鼓励发行永续债补充资本金,继续提升商业银行发展普惠金融的能力。适当降低MLF利率,进而降低融资成本,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更多信贷资金支持,改善其生存发展的外部环境,更好实现稳就业这个首要目标。
此外,还须深化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维持汇率相对稳定。4月份我国进出口平稳增长,头4个月贸易顺差累计2129.3亿美元,赋予了人民币中长期升值的基因。对于目前资本流出造成的短期人民币贬值,央行应加强人民币汇率预期管理,科学确定逆周期调节因子,维持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和适度弹性,维持国际收支基本平衡下的人民币汇率稳定,从而有效降低汇率风险和贸易不确定性,稳定外贸基本盘,为实现我国今年的预期经济增长目标注入稳定因素。(作者涂永红系中国人民大学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院长、国际货币研究所副所长)
2024年02月28日 13:20
2024年02月28日 11:45
2024年02月28日 11:40
2024年02月28日 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