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定世界一流“三张牌” 谱写绿色产业强滇新华章

来源:云南经济日报 2022-07-28 11:14:49
  • 关注微信

  • 关注微博

  智库是一个国家或地区软实力的重要载体,智库的研究报告集中各方面智慧,站在时代前沿,洞见未来趋势,不但服务公共政策,推动科学决策,同时也影响发展走势。如何在智库的研究报告中感知趋势、眺望未来,从今年1月6日起,《云南经济日报》在每周四出版的《财金云南》周刊推出特别策划《智库报告》,聚焦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焦点问题,展示最具价值的智库研究成果,透视背后的大趋势、大变革、大机遇。

  绿色是云南自然资源禀赋优势,更是云南高质量跨越发展的重要支撑。云南如何发挥绿色优势,把身边的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是云南4800万人民共同面对的时代考题。《云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我省全力打造世界一流“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三张牌,持之以恒推动“三张牌”走深、走精、走长,让绿色成为云南发展的鲜明底色。云岭儿女只有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锚定世界一流“三张牌”,深挖绿色产业潜力,坚持绿色产业强滇发展思路,才能走好新时代强滇之路。

  筑牢“绿色能源牌” 增强绿色产业强滇支撑力

  云南作为绿色能源大省,在占全国面积4%左右的土地上,蕴藏了全国约20%的绿色能源,是全国平均资源富集程度的5倍,具有无可比拟的绿色资源禀赋优势。打造“绿色能源牌”,就是要将云南绿色资源禀赋优势转化为产业强滇的支撑力。让绿色能源,成为助力云南产业强滇的强大引擎和主要支撑。但我省怎样才能打好“绿色能源牌”,从而为绿色产业强滇提供强大的支撑力?

  首先,要提高对培育发展绿色能源产业的认识。能源是现代化发展的基础和动力,随着世界各国对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环境保护意识的日益加强,绿色能源已成现代化发展能否实现的关键因素。特别随着“十四五”的推进和“碳达峰、碳中和”的决策部署,云南绿色能源迎来史无前例的发展契机。虽然我省绿色能源产业开发已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已超过烟草产业跃升为全省第一大支柱产业,但我省绿色能源资源优势的潜力依旧十分突出。我省绿色电力可开发量居全国第2位。其中,水能资源全国领先,占全国水能可开发量的1/4。风能、太阳能资源开发潜力巨大,目前仅开发16%,未开发资源量占比84%。我省要充分认识到绿色能源是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重要支撑。按照云南省《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在“十四五”期间要持续打造世界一流“绿色能源牌”的目标,进一步筑牢绿色能源发展底色,培养绿色能源产业新动能,才能为云南跨越发展提供澎湃动力。

  其次,要深入推进绿色能源战略与绿色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延长绿色能源全产业链,依托绿色能源支撑优势打造绿色制造强省。随着时代的发展,能源资源对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支撑作用越发明显。云南省除了具有丰富的绿色能源资源,还有富集的矿产资源。云南还是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目录中,唯一明确鼓励支持绿色铝、绿色硅全产业链发展的省份。要充分利用这一重大政策机遇,促进水电铝材、水电硅材一体化发展。在新时代征程中,云南要在发展绿色铝材、绿色硅材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形成这两个产业发展的新优势,同步培育发展硅化工、硅电子等产业集群。推动绿色能源全产业链的布局,多产业链的延伸,从而提升我省绿色能源产业链长度和核心竞争力。利用绿色能源支撑优势打造“中国铝谷”和“世界光伏之都”。使绿色能源在绿色产业强滇发挥基础支撑作用。

  厚植“绿色食品牌” 增强绿色产业强滇竞争力

  云南虽然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农业生产资源优势,但绿色食品因规范化、规模化、品牌化程度不高,没有形成与自然禀赋相匹配绿色食品品牌竞争力。打造“绿色食品牌”就是要立足云南各地农业独特优势与产业发展现状,在牢牢守住粮食安全底线基础上,增强云南绿色食品的影响力,形成一批云南绿色食品的金字招牌,让绿色食品为绿色产业强滇提供强大竞争力。但我省怎样才能厚植“绿色食品牌”,增强绿色产业强滇竞争力?

  首先,要做“特”“绿色食品牌”。要抓住“十四五”时期,全国“三农”发展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时代机遇。坚持用工业化理念搞农业,坚持“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发展思路,推进“一县一业”。加快建成一批具有特色示范带动效应的“一县一业”示范县,并推动全省129个县(市、区)因地制宜选择当地最具竞争力的绿色食品进行规模化发展,形成一批具有鲜明地域性和竞争力的绿色食品品牌。

  其次,要打“响”“绿色食品牌”。打响品牌是提升产业附加值的最佳途径。在厚植“绿色食品牌”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加强优良农业品种的培育和保护,瞄准高品质高原特色品种,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绿色食品品种。另一方面加大与知名电商平台合作,不断拓宽绿色食品销售渠道和品牌度。持续通过网络进行品牌宣传、品牌认定、品牌推介等活动,扩大绿色食品品牌影响力,增强绿色产业强滇竞争力。

  聚力世界一流“健康生活目的地牌” 增强绿色产业强滇新动力

  云南气候宜人、风光旖旎、民族文化绚丽多姿、人文风情丰富多彩,有“植物王国”“动物王国”“世界花园”的美誉。云南提出打造世界一流“健康生活目的地”的目的,就是要充分挖掘整合云南丰富多样的自然、生态、旅游、民族风情、人文环境等资源,通过聚力打造世界一流“健康生活目的地”,发挥其引领、辐射、带动作用,使“健康生活目的地”成为绿色产业强滇新动力。我省怎样才能通过聚力打造世界一流“健康生活目的地”,使其成为绿色产业强滇新动力?

  首先,要借打造世界一流“健康生活目的地”启动,驱动云南“文、游、医、养、体、学、智”的全产业链转型升级。“健康生活目的地”是一个涵盖“文、游、医、养、体、学、智”重点领域的绿色大产业。一定要抓住打造“世界一流”这个目标和机遇,在“文、游、医、养、体、学、智”等方面全面对标世界一流标准,发挥“文、游、医、养、体、学、智”中的优势领域、补齐不足领域,形成“文、游、医、养、体、学、智”全产业链齐头并进高质量发展的良好效应。让世界一流“健康生活目的地”的打造,成为绿色产业强滇的新动力。

  其次,要借打造世界一流“健康生活目的地”机遇,加大重点资源集群打造。大滇西旅游环线、澜沧江沿岸休闲旅游示范区、昆玉红旅游文化带是云南旅游资源的富集地区,但个体孤立发展的情况突出,优良的资源没有形成集群优势,没有形成集群合力。要充分利用打造世界一流“健康生活目的地”的机会。一方面完善规划布局,打通交通瓶颈,完善基础设施,将重要景区景点串珠成链形成集群优势效应,为绿色产业强滇增加新动力。

  再次,要借打造世界一流“健康生活目的地”机遇,加快绿色产业融合发展。“健康生活目的地牌”包括了大健康、全域旅游、特色小镇、康养小镇、乡村振兴等诸多方面,涉及的产业比较多、产业链条也比较长,如果加快绿色产业的融合发展,将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因此在打造世界一流“健康生活目的地”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自然优势,发展体育、医疗、教育、康养、文旅、乡村振兴等产业链并使其融合发展,为绿色产业强滇增加新动力。(作者:陈凯 单位:中共弥勒市委党校)

责任编辑:杨麒钰
免责声明:云南经济新闻网(《云南经济日报》)内容来源于本报和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迅速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 推荐
  • 新闻
  • 财经
  • 法制
  • 文旅
  • 教育
  • 汽车
  • 房产
对加强电力系统调节能力建设各项重点任务作出系统部署,其中提出到2027年电力系统调节能力显著提升。

2024年02月28日 15:22

2023年,云南省边贸总额达460.2亿元,同比增长51.5%,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1.9个百分点。

2024年02月28日 14:46

来自福建省厦门市和楚雄州内的84家企业提供了就业岗位10073个。

2024年02月28日 13:35

通过党员带头,引导沿江9个村民小组的群众利用撂荒土地,不断扩大小米芭蕉种植面积,目前普棚村小米芭蕉种植规模达3100亩,成为当地群众可持续增收的有效途径。

2024年02月28日 13:20

近年来,云南省着眼构建持久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全面建设清廉云南,推进边疆民族地区管党治党省域实践,为全省迈稳“3815”战略发展目标“三年上台阶”第一步提

2024年02月28日 11:45

作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一名一线科研人员,云南植物药业有限公司研究院院长黄春球最近正准备把加快云南省中药(民族药)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和群众关心的问题,带到

2024年02月28日 11:40

步入2024年,我省继续大力实施开发区振兴三年行动,着力把园区作为经济发展的主战场。

2024年02月28日 11:36

连日来,云南省多地企业纷纷复工复产,开足马力赶订单、促生产。

2024年02月28日 11:31

近日,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通过了云南省人大常委会2024年度工作要点和立法、监督、代表工作计划,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增强立法质效、提高监督水平、保障代表履

2024年02月28日 11:26

近年来,云南省积极推动“一带一路”体育交流,在举办精彩体育赛事和多元化主题活动的过程中,不断丰富云南体育对外交往内涵。

2024年02月28日 11:23

关于我们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网站声明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08623 64153373 投稿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主管      云南经济日报社  主办

本报法律顾问:云南天外天律师事务所 何春秋 律师

滇ICP备19003617号 云南经济日报出版许可证:滇报出证字第0053号 滇公网安备:53010202000680号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08623; 举报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经济日报社(云南经济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