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
关注微博
产城融合能够推动产业、城市融合发展,承载产业空间和发展产业经济,驱动城市更新和完善服务配套,最终推动城市化有序推进。
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中共云南省委党校省情和资政研究院院长、教授韩斌认为,容人宜人爱人是城市发展的永续能源和动力。
城市由功能主义向人本主义回归
记者:城市更新为产业发展提供空间载体,推动了产业的升级转型,产业发展为城市更新提供物质和经济基础,产城人融合发展的互动逻辑表现在哪些方面?
韩斌:产城人并非一个全新的概念,而是国家新型城镇化建设背景下产生的新名词,其尚未脱离产城融合的基本思路,是产城融合的升级。其本质是城市由功能主义向人本主义回归。
产城融合的核心内涵是以人为连接点,促进产和城的协调发展,即产城人融合。人口的集聚,带来生产要素和消费需求,是城市的活力系统;产业注入,推动城市经济发展,是城市发展的动力系统;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商业服务、办公、居住、休闲等功能的完善,是城市的硬件系统。从空间上来看,产城人三者分别代表了城市的产业空间、用地空间和社会空间,三个空间的相互影响、协调融合,才构成完整的城市空间。目前,业界对“产城人”融合中产业、城市、人三者存在的互动关系基本形成了共识。城市发展将更强调城市与人、产业与人相匹配,逐步走向“以产聚人、以人兴城、产城融合”的发展道路,产城人关系中产业、人、城市的关系将从三者的双向互动向以人为中心的双向链接转变。
产人关系。以顶级现代优势产业,集聚高端创新优势人群。中心城区代表的是城市经济核心和服务中枢。伦敦、纽约、东京、上海中心区都是跨国公司总部集聚地、全球或区域的金融中心,市域20%~30%面积集聚了60%国内生产总值(GDP)和从业人员。其金融商务、商贸科技等现代服务业在城市经济中处于主导地位,对区域、国家乃至世界发挥关键效用。未来中心城区的生产服务功能将继续向高质量服务和高端产业集聚的城市综合功能转变升级,成为聚集大量高效优质人才,具备上下游全链条产业业态和创新孵化、科技研发、成果转化等一系列功能的服务平台。
城人关系。以多功能高水平服务,满足多样人群多样需求。中心城区不仅是人们就业的空间,更是人们休闲娱乐和居住生活的空间。如:伦敦中心区通过文化创意和旅游业,有效提升了各功能区的经济活力;中环作为香港的金融、商贸、经济中心和高端服务业聚集区,也集聚了居家生活、休闲娱乐、旅游购物等多种功能。随着我国中等收入群体超过3亿人,居民需求从衣食住行向文化旅游、健身休闲以及艺术收藏、奢侈消费转变,中心区愈发成为融合现代商贸、文化娱乐、旅游休闲等多种功能的城市空间。
产城关系。形成多功能、高水平、能延续的新空间关系。随着产业融合发展、产业边界模糊、新兴产业涌现等趋势显现,城市中心将经历去中心—再中心的动态过程,成为集生产、研发、居住、消费、服务、生态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新型城市经济空间形态。
产城人融合发展是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响应
记者:当前,在推动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下,构建实施产—城—人融合的城市更新行动是城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产城人融合发展是否是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响应?
韩斌:鉴于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推动农业人口向城市转移。因此,原有的产—城融合,应向产—城—人三者融合转变,传统的粗放式土地城镇化发展模式,应向产业的城镇化、城市功能城镇化和人的城镇化转变。
产业的城镇化。城镇生产要素的集聚,才能实现产业的集聚和城镇发展的格局。仅仅依靠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筑、生态环境等硬件设施形成的物理空间,不能发挥城镇的规模经济和集聚效应。在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时应注重产业经济的培育,优化产业结构和产业转型升级,突出特色产业、功能互补,循序渐进,因地制宜。
城市功能的城镇化。城市功能是城市生存和发展的决定因素,制约城市发展的进程。城市功能具有多元性和系统性,可以分为经济功能、社会功能、文化功能和生态功能等多个子系统。因此,以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社会经济和文化、生态环境等方面的提升和完善为主要目标的城市功能的城镇化,是实现人口城镇化和产业城镇化的重要载体。
人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的外在表现是城镇规模、空间布局、土地扩展等方面的优化,但其内在表现是实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此外,人口规模和特征决定了城市发展潜力和产业发展规模。
人是产城有效互动和融合上升的关键连接点
记者:产城融合是产城人融合的初级模式,在以人为本的视角下,产城人三者如何实现融合?
韩斌:产城融合是为解决城市化推进过程中出现的产城分离现象这一问题而提出的区域发展思路,其融合层次可依据产业内容、城市形态以及房地产市场三个维度,分为分离、互促、融合以及高维融合四个阶段。
产城分离阶段。产业区和城区彼此分离、独立发展。此时的工业区和生活区距离一般较大,通勤时间较长,导致工人上下班不便。产业区和城区独立发展也会造成基础设施建设重复浪费的问题,而且此时城市化的发展明显落后于工业化。
产城互促阶段。此时尽管主城区和产业园仍未实现完全的融合,但产业园和主城区之间已经由之前的分离、竞争关系发展成了竞争与发展共存关系,此时城市化与工业化之间的发展差距开始缩小,此时制造业仍是产业主体。
产城融合阶段。此时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发展差距已基本持平,城市化和工业化基本表现出协调发展的局面。同时,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第三产业不断发展,制造业和服务业成为产业主体,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城区布局水平提升。
产城人融合阶段。此时工业化和城市化进一步协调发展,工业区、居住区、核心区形成融合发展区域布局。与之前的功能导向不同,产城人融合阶段注重以人为本,强调人是产城有效互动和融合上升的关键连接点,并推动三者间共同发展。
容人宜人爱人是城市发展的永续能源和动力。随着技术、社会和时代发展,城市的竞争和未来仅仅取决于产业、经济的时代已经过去,漠视人和自然的“硬发展”是片面、短视、无法持续的。人才是城市的动力和永续源泉,没有人,就没有生产,更没有消费和市场,在未来的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时代,消费和市场资源更加稀缺,决定着城市的发展动力。只有真正以人为中心,才是城市发展的永续动力。城市应该满足人的物质需要(生活之城)和精神需要(文化之城),未来城市是现代之城,更应该首先是生活之城、文化之城和生态之城。(本报记者 彭 波)
2024年02月28日 15:23
2024年02月28日 13:20
2024年02月28日 11:45
2024年02月28日 11:40
2024年02月28日 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