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投资消费出口抢眼 外贸确保进出口稳中提质

来源:经济日报 2019-05-03 19:03:23
  • 关注微信

  • 关注微博

原标题:一季度投资消费出口表现抢眼

  ●合理扩大有效投资,紧扣国家发展战略,加快实施一批重点项目

  ●进一步扩大消费,从供需两端发力,积极培育重点领域消费细分市场

  ●进一步推动降低进出口环节成本,促进进出口稳中提质

  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4%。从需求结构看,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5.1%,资本形成总额的贡献率是12.1%,货物和服务净出口贡献率上升至22.8%。

  一季度,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在拉动经济增长中均有抢眼表现,消费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巩固,投资在经济增长中继续发挥关键作用,净出口贡献率由上年同期的负拉动转为上升。这也推动了主要宏观经济指标保持在合理区间,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好于预期,实现良好开局。

投资:基建投资力度再加大

  今年一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101871亿元,同比增长6.3%,连续6个月回升,也创下了自去年5月份以来的新高。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毛盛勇表示,固定资产投资整体延续小幅回升势头,投资内部结构优化,技术改造投资、高技术产业投资、社会领域投资、一些短板领域投资都持续较快增长,这为未来的发展增添了后劲。

  “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稳步回升,投资在经济增长中发挥了关键作用。”经济学家徐洪才说,要保持经济平稳增长,稳投资仍然是关键性因素。今年以来,按照中央决策部署,我国继续实行稳健货币政策,总体上松紧适度。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积极财政政策需要加力增效,发挥逆周期调节作用。今年前两个月,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规模7821.38亿元,同比增长2639%。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稳健发力的作用下,地方基建投资有所回升,对经济增长发挥了关键作用。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要合理扩大有效投资,紧扣国家发展战略,加快实施一批重点项目。一季度,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已经审批核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50个,总投资3703亿元。可以预见,进入二季度,相关投资项目将陆续开工,城际交通、物流、市政、灾害防治、民用和通用航空等基础设施投资力度也有望进一步加大。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刘学智表示,随着基建补短板领域投资力度加大,二季度一批重点项目加快实施,基建投资增长有望继续提速。不过,在严控债务杠杆、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情况下,资金来源问题仍将制约基建投资回升力度。

  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言人袁达表示,有关部门将抓紧下达剩余投资计划,督促各地加快投资计划执行。同时,围绕“精准”“高效”“防范风险”,切实加强中央预算内投资管理,充分发挥好中央预算内投资的引导带动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一季度,房地产开发投资超预期增长11.8%,比去年超预期上升了2.3个百分点,成为支撑固定资产投资的重要力量。

  徐洪才表示,中央政治局会议再次强调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落实好一城一策、因城施策、城市政府主体责任的长效调控机制。这充分表明,中央对房地产市场调控的主基调没有变,房地产投资继续大幅回升的概率不大。

消费:从供需两端同时发力

  今年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8.3%,增速比前两个月加快0.1个百分点。其中,3月份当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8.7%,增速有所加快。

  国家统计局贸易外经司司长蔺涛表示,我国消费品市场总体平稳,消费结构持续优化升级,消费方式不断创新发展,消费领域新旧动能转换稳步推进,居民消费潜力进一步释放,消费仍是经济增长的第一驱动力。

  刘学智分析说,随着促进开放、增加进口、提高消费者福利的政策密集出台并不断释放政策红利,下调和取消部分消费品进口关税,对消费起到了积极作用,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明显增强。

  徐洪才认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略有回升,与房地产回暖有一定关系。一季度,全国商品房销售额27039亿元,增长5.6%,增速比前两个月加快2.8个百分点。由于住房消费有着很强的带动作用,随着住房消费回升,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回升。

  在徐洪才看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回升,也与城乡居民收入增速加快有关。今年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493元,比上年同期名义增长8.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8%。老百姓口袋鼓了,才会有消费的意愿和能力。

  蔺涛表示,随着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减税降费及促消费政策逐步显效,居民消费需求将进一步释放,消费领域新动能不断累积,消费转型升级态势将会延续,消费市场总体上有望继续保持平稳增长。

  “要继续保持消费平稳增长势头,关键要继续保持居民收入稳定增长,让老百姓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其消费能力。但要让老百姓增收,最为关键的还是要稳定就业。”徐洪才说。

  刘学智建议,要进一步扩大消费,应从供需两端发力,积极培育重点领域消费细分市场,加大在新兴消费和高品质消费领域的投资力度,全面营造良好消费环境,不断提升居民消费能力,引导形成合理消费预期,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外贸:确保进出口稳中提质

  今年一季度,货物进出口总额70051亿元,同比增长3.7%,增速比前两个月加快3.0个百分点。

  进出口总额保持平稳增长,一方面得益于今年以来国内经济延续了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加之国家陆续出台一系列稳外贸、稳外资政策效应的释放,为外贸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另一方面,进出口价格水平温和提升,以及人民币汇率保持总体平稳,也进一步拉动了外贸增长。

  徐洪才认为,一季度我国外贸顺差有所扩大,但这是短期现象。未来几年,外贸顺差持续减少的总体趋势并未改变。不过,一季度外贸结构明显优化,这对于未来外贸发展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当前,国际环境不确定性因素仍然较多,特别是近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下调了2019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世界贸易组织也下调了2019年国际贸易增速,我国外贸发展的外部环境还是比较严峻复杂的。

  刘学智表示,一季度净出口对经济增长起到了正向拉动作用,达到22.8%,去年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为-0.6%。中美贸易摩擦有望缓解,有利于我国进出口贸易增长。不过,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外需可能减弱,未来贸易顺差面临收缩压力,二季度之后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可能会有所减弱,但有望保持正向拉动,好于去年。

  徐洪才建议,当前仍然要以稳定国内需求为重点,同时加快促进外贸方式转变,通过产品技术进步、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外贸竞争力;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以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深层次改革,扩大外资市场准入,落实国民待遇,吸引外资流向现代服务业、高端制造,流向新经济、新动能等领域。

  专家还建议,当前应认真落实中央“六稳”决策部署,持续优化口岸营商环境,开展新一轮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巩固压缩货物整体通关时间的成效,进一步推动降低进出口环节合规成本,精简进出口环节监管证件,提效降费增强企业获得感,确保进出口稳中提质。(记者 林火灿)

责任编辑:张杨军
免责声明:云南经济新闻网(《云南经济日报》)内容来源于本报和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迅速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 推荐
  • 新闻
  • 财经
  • 法制
  • 文旅
  • 教育
  • 汽车
  • 房产
今年以来,云南省商务部门精准实施彩云购车补、新能源汽车下乡、绿色家电置换升级等政策,并通过举办消费促进月、“彩云购物节”,发放“彩云消费券”等系列促消

2023年10月26日 16:42

本届大会主题为“中医药创新·区域合作·高质量发展”,围绕中医药领域创新热点、前沿趋势、政策法规和区域合作展开讨论,旨在搭建促进科研创新、产业发展和区域

2023年10月26日 15:58

10月24—25日,由中国软件行业协会联合中软国际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2023中国程序员节在北京展览馆成功举办。

2023年10月26日 15:43

10月25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同来华进行国事访问的哥伦比亚总统佩特罗举行会谈。两国元首宣布,将中哥关系提升为战略伙伴关系。

2023年10月26日 15:42

近年来,以环境保护税为代表的绿色税种相继以法律形式发布并实施,税收法定原则落到实处,有力推动企业加大环保投入,加速实现由“被动减排”向“主动治污”的转

2023年10月26日 15:35

10月25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州长纽森。

2023年10月26日 13:39

目前,云南省已同120个国家(地区)建立了跨境人民币结算渠道,跨境人民币累计结算金额7000多亿元,实现已建交南亚东南亚国家全覆盖。

2023年10月26日 13:33

10月26日11时14分,搭载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七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约10分钟后,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

2023年10月26日 13:10

统计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7%,高于全国(同比增长4.0%)1.7个百分点,分别比上半年、一季度回升0.7、1.0个百分点。

2023年10月26日 12:07

10月22日,巧家县开展全国第十四个“敬老月”活动,旨在弘扬中华民族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丰富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为老人送上节日祝福,不断厚植“尊老、敬老、

2023年10月26日 11:33

关于我们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网站声明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08623 64153373 投稿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主管      云南经济日报社  主办

本报法律顾问:云南天外天律师事务所 何春秋 律师

滇ICP备19003617号 云南经济日报出版许可证:滇报出证字第0053号 滇公网安备:53010202000680号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08623; 举报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经济日报社(云南经济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