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
关注微博
原标题:中国—东盟贸易指数首次对外发布
2020年中国—东盟贸易指数为241.09点较2010年上涨141.09%,中国与东盟的双边贸易由1991年的83.6亿美元增长到2020年的6852.8亿美元
2010—2020年中国—东盟贸易指数
9月11日,海关总署联合自治区政府在第十八届中国—东盟博览会期间,首次发布中国—东盟贸易指数。指数显示,2020年中国—东盟贸易指数为241.09点,较2019年上涨19.64%,较2010年上涨141.09%。东盟继续稳居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双方累计双向投资总额超过3100亿美元,合作建设了20余个经贸合作区。
30年间,我国与东盟贸易发生巨大变化。指数显示,中国与东盟的双边贸易由1991年的83.6亿美元增长到2020年的6852.8亿美元,年均增长16.5%,比同期中国外贸整体年均增速高出3.4个百分点。其中,出口由44.5亿美元增长到3836.8亿美元,年均增长16.4%;进口由39.1亿美元增长到3016亿美元,年均增长16.5%。我国连续第12年保持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今年前8个月,我国对东盟进出口5539.2亿美元,增长33.3%,占同期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的14.5%。
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统计分析司司长李魁文介绍,我国与东盟历史文化交融,资源禀赋、产业结构各具特色,经济贸易结构互补性强,开展经贸合作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自1991年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以来,我国与东盟国家交往日益密切,2010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全面建成;2013年中国与东盟携手建设更加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2019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议定书》全面生效,双边经贸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自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以来,中国海关牵头与东盟完成原产地规则升级谈判并顺利实施,对外全面加强与东盟各国海关的沟通和协作,积极推进原产地电子联网;对内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助力进出口企业充分享受协定的关税减让政策。截至2020年底,中国企业享惠进口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货物3.3万亿元,年均增幅27%;双方之间90%以上的货物可享受零关税待遇,共计减让税款3149亿元。
随着共建“一带一路”不断走深走实,中老铁路、印尼雅万高铁、中新共建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中印和中马“两国双园”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顺利推进,有效提升了我国与东盟国家互联互通水平,双方跨境物流更加顺畅。目前,西部陆海新通道海铁联运班列线路从2017年的1条“渝桂新”线路发展到目前双向常态化开行6条线路,开行频次由每周1列增至每天10列以上,已成为西部地区货物出海出边的主通道和RCEP框架下连接中国与东盟地区最快速、最便捷的通道。
据海关统计,今年前7个月,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开行3154列、发运31.4万个标准集装箱,同比分别增长96%和287%。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与中欧班列实现常态化衔接,今年以来累计衔接发送1504个标箱,为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提供了可靠的运力支撑,激发了我国与东盟国家的贸易潜力。今年前8个月,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14个省区市对东盟进出口812.2亿美元,同比增长28.7%,拉动我国对东盟进出口增长4.4个百分点。
李魁文表示,为更好服务企业开展对东盟国家进出口贸易,提供更为科学的决策辅助和信息支撑,海关总署联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同编制“中国—东盟贸易指数”,拟今后每年在中国—东盟博览会期间对外发布最新指数。该指数从贸易密切、贸易质量、贸易潜力、贸易活力、贸易环境5个维度,建立科学合理、具有中国与东盟贸易特色的指标体系,通过对贸易情况进行量化评价,直观展示双边贸易发展水平和发展前景,是双边贸易发展状况的“晴雨表”和“风向标”。(记者 康安 通讯员 邓颜劼)
2024年02月28日 13:20
2024年02月28日 11:45
2024年02月28日 11:40
2024年02月28日 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