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
关注微博
“脱贫路上一个少数民族都不能少”,为了践行这个庄严的承诺,云南中行突出党建引领,以“合力拉动、文化推动、产业驱动”三大举措,稳步推进“挂包帮”扶贫点如期高质量脱贫出列。
云南属国家“三区三州”深度连片贫困地区,仅国家挂牌督战的贫困县就占五分之一,扶贫任务既复杂又艰巨。云南中行挂钩的35个扶贫点多处在自然条件恶劣、偏远落后且交通闭塞的山区,如何增强贫困山区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成了摆在云南中行面前的一道难题。
合力拉动 贫困山区展新颜
位于云贵川三省交界的昭通,11个县区有10个为贫困县。中国银行昭通市分行多措并举,合力拉动,使贫困山区展新颜。
一方面积极注入“金融活水”,发放内部银团贷款15.14亿元,支持牛栏江堰塞湖工程建设,消除鲁甸大地震后次生灾害隐患;发行全省首单10亿元金融短期扶贫债券,支持威信煤电一体化建设,惠及群众37.44万人,带动3.85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
另一方面出资打开“山门”,筹措资金50余万元,为扶贫点建设桥隧和硬化道路,解决了居住在高寒山区和深涧峡谷中贫困户的出行难题。同时,云南中行不仅坚持派出骨干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还由28名党员带头与285户1446名建档立卡贫困户“认穷亲”,利用节假日入户帮扶。
文化推动 激发脱贫内动力
云南中行辖属西双版纳分行对口帮扶的苗新寨村民小组距离老挝仅有90公里,是一个瑶族、傣族、壮族混居村寨。开展定点扶贫前,全村人都住在简易石棉瓦房和传统竹笆房里,没有一条水泥路和一盏路灯,不少村民还保留着刀耕火种、狩猎果腹的风俗习惯。
云南中行坚持以文化人、移风易俗、智志双扶,用真情激发脱贫地区内生动力。
工作队从思想上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从感情上贴近少数民族群众,牵头修订《村规民约》,编写《道德歌》,定期开展“好媳妇、好邻居、文明卫生户”评选,一点一滴弘扬健康生活文明风尚。三年下来,寨子里不仅有了“农家夜校”,甚至还开办了“汉语角”“英语角”,壮族贫困户王贤青家的两个女儿在中行的资助下都如愿上了大学,曾经彼此语言不通的村民和扶贫队员变得亲密无间。
产业驱动 “叶子”变“票子”
临沧市临翔区邦东乡璋珍村是中国银行云南省分行的挂钩扶贫点,居住有拉祜族、佤族、布朗族等民族。该村虽属“昔归”“冰岛”等著名普洱茶产区,但因交通不便、村民缺少资金,茶叶生产和销售始终处于“散乱小”状态,村民们守着“金山”却难以致富。
为了改善这一状况,云南中行三管齐下,帮助璋珍村变“叶子”为“票子”。
一方面,云南中行捐赠70万元专项扶贫资金建设茶厂,并引进茶叶生产经营企业,建立“企业+合作社+农户”运作模式,实现普洱茶集约化生产和销售。同时向村委会捐赠10万元建立璋珍村产业发展基金,支持村民循环借贷扩大生产。
与此同时,由驻村工作队牵头成立茶叶管护协会,组织开展古茶树普查,为璋珍村8950多棵百年以上古茶树建立“电子身份证”,以“互联网+公益”模式,通过单株销售、按需定制、微电影和网销平台等方式扩大产品知名度,打造璋珍古树茶品牌,帮助村里精准管护开发好古茶树资源。
另外,在中国银行总行“公益中国”平台支持下,璋珍古树茶通过线上线下销售渠道走出深山、远销全国各地。
实干担当履使命,扶贫路上践初心。云南中行将进一步结合工作实际,继续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金融扶贫新途径,为“脱贫路上一个都不能少”的庄严承诺贡献云南中行应有的力量。(钟萱)
2024年02月28日 13:20
2024年02月28日 11:45
2024年02月28日 11:40
2024年02月28日 11:26
2024年02月28日 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