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行的“云南情缘”:全力支持云南守护绿水青山

来源:云南经济日报 2021-10-12 16:25:37
  • 关注微信

  • 关注微博

  金秋十月,丹桂飘香。彩云之南,百里滇池碧波荡漾,高黎贡山百鸟齐鸣,普洱茶园清香四溢,西双版纳象群嬉戏……云岭大地的绿水青山、奇珍异兽、林田湖草组成了一幅万物共融的多彩画卷。作为国有银行在云南建点最早且持续经营时间最长的银行,中国银行扎根云岭大地八十余载,参与七彩云南波澜壮阔的绿色发展之路,以金融之笔、绿色之道,与万物共生,与生命共荣,共同绘就了一幅天蓝、山绿、水清、人和的壮美画卷。

  为生态保护聚力蓄能 让高原湖泊回归美好

  高原湖泊,是七彩云南的生命之源,滋养着一方云南沃土。中国银行深知高原湖泊对云南的重要性,引金融活水注入湖泊,创新业务模式,让红土地上的母亲湖更加清澈。

  五百里滇池烟波浩渺,它不仅仅是春城昆明的生态屏障,也是红嘴鸥过冬的栖息地。守护“母亲湖”——滇池,一直是中国银行对云岭大地诉说不尽的责任与担当。中国银行在云南率先秉承绿色发展理念,积极担当作为,以实际行动为滇池环湖的保护治理工作竭力提供金融支持。自2009年以来,中国银行累计为滇池环湖南岸干渠截污、外海环湖生态湿地建设、牛栏江滇池补水等滇池治理重大工程提供20余亿元的授信支持,为滇池的保护治理工作筑起了源自中国银行的坚实屏障。经过治理,滇池水质已明显好转,由中度富营养改善为轻度富营养,其中滇池草海、外海的水质均达到IV类,为30年来的最好水平。

  洱海,一片令无数人向往的澄澈美好。洱海流域纳入了国家发改委“十三五”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建设规划和环保部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三五”规划范围。中国银行因地施策,将普惠金融、信贷工厂业务优势与洱海治理需要精准结合,创新推出 “大理洱海保护治理与生态流域建设项目”特色业务模式,为大理洱海保护治理与生态流域建设项目承建企业提供专项融资支持,以金融力量助推洱海生态文明建设。截至目前,大理洱海治理模式项目已为多家承建治污工程企业累计提供上亿元的资金支持。因地制宜的大理洱海特色业务模式便是中国银行云南情缘写在大理篇章中的最好注释。

  滇池、洱海治理保护只是中国银行引好金融活水,助力云南绿色发展的一隅。80余载,中国银行始终不忘根植云南、服务云南的初心,紧跟国家全面绿色转型的改革步伐,为云南省生态建设与绿色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多样化、全方位金融服务,坚定不移地以金融力量支持云南“绿色发展之路”不断前进。截至目前,中国银行在云南为环保、节能、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等领域的70余个绿色项目提供近230亿元授信支持及各类金融服务,在取得良好社会效应的同时,切实为云南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推动云南省跨越式发展贡献了源自中国银行的强大金融力量。

  为发展开启绿色通道 让产业向“绿”而新

  云南地处云贵高原,自然资源丰富,绿色经济发展大有可为。中国银行在云南充分发挥专业化、多元化优势,为云南绿色经济发展提供全方位金融支持。

  开发可再生能源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云南水力、风力资源丰富,重大水利工程投资规模位居全国前列,水力、风力、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是云南经济发展得天独厚的优势。早在2003年,中国银行便开始为云南省重大水电工程提供授信支持。近年来,中国银行持续对梨园、阿海、糯扎渡、鲁地拉、小湾等水电项目,云南大荒山风电项目,宾川并网光伏电站项目,楚雄永仁观音岩光伏电站项目等给予重点信贷支持,贷款余额超百亿元。并于2021年9月成功投放云南省首笔“8+3”新能源贷款,为服务云南省高质量发展和实现双碳战略目标贡献中行力量。

  天赐普洱,“中国咖啡之都”。普洱咖啡产量占中国总产量的85%以上,是中国首个咖啡类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原料远销欧美国家,普洱市委、市政府把普洱茶、咖啡、生物药材等特色产业作为建设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的主攻方向。中国银行结合普洱市绿色经济发展实际,积极探索普洱咖啡产业的创新金融服务方式,大力支持普洱咖啡“走出去”。截止目前,中国银行已为普洱市咖啡产业客户叙做咖啡保值业务交易量达400余吨,折合美元1900万元,且全部通过电子平台交易,实现规模化、持续化的发展态势,为普洱市建设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贡献了中行智慧。

  值得一提的是,结合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产品产业特点,中国银行结合自身授信审批、产品设计等专业优势,简化授信审批流程,针对蔬菜、花卉、水果、坚果、野生菌等农副产品生产、加工、贸易的出口型企业及高原特色农产品客户,量身定制周期灵活、运用高效、成本低廉的特色供应链融资产品。同时,针对该类客户轻资产、弱担保的特性,进一步拓宽企业准入范围,申请融资企业除传统增信方式外,还可通过出口退税账户质押及出口信用保险等风险缓释方式办理农产品出口项下的特色供应链融资服务,从而精准助力高原特色农产品“走出去”。

  为地方建设增添动力 让城市回归绿意盎然

  城市是云南人民生活和工作的重要地方,城市的发展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建设绿色城市,是人与生态和谐之道。中国银行积极在云岭大地探索,助力地方绿色建设,让人民生活更加美好。

  绿色出行,正逐步转变为人民绿色生活的主要选择。建设完善的公共交通网络,是云南绿色城市建设的重要一环。轨道交通建设是中国银行在云南城市建设项目的一个缩影。昆明市第一轮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总里程162.6公里,由“三主三辅”共6条线组成放射式线网,预计轨道日客运量可达153万人次,公交分担率达到37.2%。2009年10月,中国银行在云南与昆明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持续为昆明轨道交通建设提供金融服务。多年来,中国银行先后为昆明轨道交通首期工程、6号线、2号线二期、1号线西北延、4号线、5号线等项目提供超120亿元授信支持,以实际行动履行社会责任,助力云南绿色交通建设。

  中国银行与玉溪市携手,共同探索出一条高原坡地型城市特有的海绵城市建设路径。2014年,海绵城市首次提出,作为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2016年,玉溪市成功申报为国家第二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成为云南省唯一试点城市。中国银行积极参与玉溪海绵城市建设工作,助力玉溪实现“水生态良好、水安全保障、水环境改善、水景观优美、水文化丰富、河畅岸绿、人水和谐、生态宜居、高原特色”的目标。自2016年6月以来,中国银行先后为玉溪大河上游汇水分区海绵城市项目、玉溪大河下段黑臭水体治理及海绵工程项目、玉溪市海绵城市试点区老城区海绵工程项目等提供授信支持。2020年,玉溪海绵城市建设已初见成效。

  壮美云南,多彩城市。在城市建设中,中国银行精准发力,发挥综合化经营优势,结合云南地域特色,借鉴中国银行在全球多地城市助力经验,为城市交通、企业转型、普惠金融、制造业等提供数百亿资金支持。中国银行紧扣城市绿色建设主线,加大对基础设施领域及“两型三化”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2020年至2021年7月,在云南向五网基础设施领域投放贷款383亿元,向五个万亿级支柱产业和八个千亿级优势产业投放贷款298亿元。

  山积而高,泽积而长。在与云岭大地携手共建的道路上,中国银行将积极践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全面提升金融服务,秉持绿色发展之道,持续打造绿色金融服务首选银行,为云南绿色发展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深入推进绿色金融产品创新与服务创新,助力云南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全力支持云南打造绿水青山! (孔维姣 张政东)

责任编辑:李磊
免责声明:云南经济新闻网(《云南经济日报》)内容来源于本报和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迅速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 推荐
  • 新闻
  • 财经
  • 法制
  • 文旅
  • 教育
  • 汽车
  • 房产
2023年,云南省边贸总额达460.2亿元,同比增长51.5%,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1.9个百分点。

2024年02月28日 14:46

来自福建省厦门市和楚雄州内的84家企业提供了就业岗位10073个。

2024年02月28日 13:35

通过党员带头,引导沿江9个村民小组的群众利用撂荒土地,不断扩大小米芭蕉种植面积,目前普棚村小米芭蕉种植规模达3100亩,成为当地群众可持续增收的有效途径。

2024年02月28日 13:20

近年来,云南省着眼构建持久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全面建设清廉云南,推进边疆民族地区管党治党省域实践,为全省迈稳“3815”战略发展目标“三年上台阶”第一步提

2024年02月28日 11:45

作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一名一线科研人员,云南植物药业有限公司研究院院长黄春球最近正准备把加快云南省中药(民族药)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和群众关心的问题,带到

2024年02月28日 11:40

步入2024年,我省继续大力实施开发区振兴三年行动,着力把园区作为经济发展的主战场。

2024年02月28日 11:36

连日来,云南省多地企业纷纷复工复产,开足马力赶订单、促生产。

2024年02月28日 11:31

近日,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通过了云南省人大常委会2024年度工作要点和立法、监督、代表工作计划,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增强立法质效、提高监督水平、保障代表履

2024年02月28日 11:26

近年来,云南省积极推动“一带一路”体育交流,在举办精彩体育赛事和多元化主题活动的过程中,不断丰富云南体育对外交往内涵。

2024年02月28日 11:23

这是云南首项陆生野生动物收容救护行业技术规范,填补了云南收容救护野生动物技术标准空白。

2024年02月28日 11:19

关于我们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网站声明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08623 64153373 投稿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主管      云南经济日报社  主办

本报法律顾问:云南天外天律师事务所 何春秋 律师

滇ICP备19003617号 云南经济日报出版许可证:滇报出证字第0053号 滇公网安备:53010202000680号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08623; 举报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经济日报社(云南经济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