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
关注微博
不会用打车软件,路上拦不到车;不会团购外卖,特殊时期只能蜗居在家;出门在外不会用健康码、行程卡、付款码…
“现在不会用手机好像抬不起头似的,在哪里都寸步难行。学手机就跟以前扫盲是一回事,我们不愿意做文盲,真的感谢你们为我们老人做的大好事。”让李奶奶心生感谢的是建行云南省分行开办的“银发港湾课堂”。和其他老年人一样,李奶奶也想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2021年1月15日,建行云南省分行 “银发港湾课堂”昆明城东支行营业室首开。一年多来,从1个试点网点发展到全省42个网点开课,485期智能手机使用讲座服务老年群众6400余人次。
确保老人不掉队
家住东风东路的李奶奶今年75岁,拿到智能手机时,全靠她一个人摸索。一次,李奶奶误点了手机的某个键,退出了微信账号,不会操作智能手机的她以为微信不见了。当时正值疫情期间出门不便,李奶奶只得求助远在省外的儿子,但两个小时的电话指导仍然教不会老人找回密码。最后直到李奶奶去了昆明城东支行营业室找大堂经理现场操作,问题才得以解决。
相比于一点点去教她,忙碌的孩子们更喜欢对她说:“你不要害怕,你放心按,弄不坏的”。“学不会就不要学了,就在家里待着,给我们省省心。”每当这时,李奶奶心里总有一丝失落。
“我当初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过来的,没想到不知不觉都快学习了两年了。”在报纸上看到免费报名参加“银发港湾课堂”学习智能手机,李奶奶思索了很久报了名,也开启了她的“再学习”之旅。
城市的运转的规律,按着“方便多了”的标准描画,但还有一部分人因为不能熟练使用智能手机过着“太不方便了”的生活,他们在这个智慧化、高速运转化的时代无所适从,怎么才能让他们不掉队?成为不可回避的问题。
随着越来越多的老人加入课堂,志愿者们愈发能理解这堂课的存在对老人的意义。
学不会的“老小孩”
课堂成立之初,并没有志愿者们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大多数老人还是抱着观望的态度来看待智能手机。
“去社区做调研时,我们热情地向老人们介绍智能手机,老人们表现出了下意识的“抵触”和“畏惧”。“你们是哪里的”“智能手机嘛,我孩子会用就好啦”“教了也记不住,算了算了”。大多数老人排斥智能应用,一方面是不会用,另一方面是不了解从而导致不敢用,怕个人信息泄露或者银行卡里的养老钱不翼而飞。
在“银发港湾课堂”,志愿者们把自己视为“翻译”,把老年人当作小朋友一样来悉心教导。“和小朋友上学一样的,有的学得快,有的学了就忘。”大家都在逐渐适应老人的学习节奏,保持着善意和耐心。
“银发港湾课堂”最初课程的设计是:微信支付、微信扫码、医院挂号等。到了开课那一天,志愿者们才发现绝大多数老年人都停留在“只会接打电话”这个层面的功能,因此课程计划只得进行多次调整,从头开始教老人们如何使用智能手机。
前来给老人上课的讲师都是经过建行内部专业培训的专业导师。“跟老人上课一定要具象,不能只单纯的说概念、讲步骤。比如打开设置就要大声的跟他们说打开智能手机,找到一个齿轮装的图标,下面写着设置这两个字,拿出自己的小手指,轻轻地点击设置,这样就打开了。”尽管采用这样的教学方式,还是有很多老人记不住,所以导师们要反复的讲。当涉及到资金账户安全的问题,讲师们和志愿者们也是格外的小心,反复叮嘱,在教智能手机的同时给老年人们普及了金融防诈骗知识。
践行金融为民理念
“我们素不相识,报名时也没有交过一分钱学费,可是你们对我们这些老学员却一张张笑脸相迎,一声声爷爷、奶奶亲切称呼,一次次耐心细致的指点,使我们暖在心窝…”在2021年底,“银发港湾课堂”收到了来自23位老年学员联名的感谢信。
老年人是需要社会关心的一个特殊群体,与吃饭、看病相比,使用智能手机对老年人或许只是一件“锦上添花”的小事。但随着时代的变化和课程的升级,这件小事愈发变得重要。
如果说新金融的含义是聚焦民生痛点,履行社会责任,“银发港湾课堂”就是建行云南省分行践行金融为民的有力诠释。
作为全省建行首家试点开课网点,昆明城东支行营业室员工罗元见证了“银发港湾课堂”从“星火”到“燎原”的全部历程,“我们收到了无数老年人的感谢和认可,身为‘银发港湾课堂’的兼职讲师,我会继续本着初心继续前行,服务更多老年人!”(万江)
2024年02月28日 15:23
2024年02月28日 13:20
2024年02月28日 11:45
2024年02月28日 11:40
2024年02月28日 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