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五载风华正茂 扎根高原赓续荣光——中国银行云南省分行守望彩云之南85年回首

来源:云南经济日报 2023-11-01 15:16:30
  • 关注微信

  • 关注微博

  2023年11月1日,中国银行云南省分行迎来成立85周年行庆。85年前,中国银行云南省分行浴抗战烽火而生,从成立之日便肩负起“为社会谋福利、为国家求富强”的使命。

  1938年11月1日,在昆明市象眼街10号(今威远街一带),中国银行云南省分行的前身,滇中行在昆明正式挂牌成立。浴抗战烽火而生的滇中行,从成立的那一天起就肩负着金融救国的使命。

  从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作贡献到助力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从立行之初坚守“高、洁、坚”座右铭探索复兴之路到推动新时代云岭大地跨越式发展,从发挥外汇外贸专业优势助力改革开放到全面支持云南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

  作为在滇建点最早且持续经营时间最长的国有银行分支机构,85年来,中国银行云南省分行牢记金融报国、金融为民使命,与地方经济同呼吸、共命运,不断加大金融输血、金融创新、金融服务力度,在彩云之南的红色沃土上烙印下一个个光辉印记。

  以稳健经营助力经济复苏

  作为国家银行入滇建点最早的银行,滇中行认真履行政府特许的国际汇兑银行职能职责,在艰难和战乱中拓展市场,稳健经营,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为云南经济的发展和广大侨民的利益做出了积极贡献,成为当时网点最多、功能最齐全的银行,一度使昆明成为国内的三大金融市场之一。

  1949年底,云南和平解放,此时的滇中行员工与全省人民一样欢欣鼓舞,满怀激情迎接新中国的成立。迎来新生的中国银行昆明支行,以全新的社会主义国家银行身份,投入到了轰轰烈烈的国民经济恢复建设中,作为国家指定的外汇外贸专业银行,昆明中行肩负起稳定边疆经济、支持壮大国营企业、扩大对外贸易的艰巨任务。虽然机构几经调整变动,昆明中行的牌子仍一直享誉国内外,业务经营不断发展,成为国家外贸、边贸结算和侨汇、外币收兑的主力军。

  发挥外汇优势,支持改革开放

  春天的故事里,中国银行云南省分行继续发挥自己的外汇外贸专业优势,在云南与世界间搭建坚实的桥梁,通过1984年从人民银行分设出来、1992年正式更名、2004年乘中行股改和上市东风三次飞跃,步入了空前的发展时期,以无数个第一为云南金融发展倍添国际色彩,为云南经济社会注入不竭动力。

  云南省内第一家吸收外汇存款、发放外汇贷款,第一家办理结售汇业务和三贷转贷业务,第一家开办出口买方信贷和出口卖方信贷业务,第一家推出黄金业务、保理业务和福费廷业务,第一家使用借贷记账法进行会计核算,发行第一张信用卡和银联标准联名卡,率先开通ATM业务和保管箱租赁业务;云南第一个超大型电站、第一台进口烟机、第一架波音飞机、第一条高速公路……彩云之南的一项项巨变都深深铭刻下了中行印记。随着机构职能的调整和完善,中国银行云南省分行紧跟云南发展战略,围绕地方经济需要,在基础建设、能源、交通、外贸、支柱产业培育发展、民生等各个领域,提供全面金融服务,不断加大金融输血、金融创新、金融服务力度,自身实现发展壮大的同时,为红土高原的发展与繁荣,腾飞与嬗变做出了积极贡献。

  融入“一带一路”,共建辐射中心

  云南是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和环印度洋地区开放的大通道。中国银行云南省分行发挥跨境金融优势,主动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抢抓RCEP机遇,推动云南高质量发展,助力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当好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桥梁纽带。

  从持续服务中国-南亚博览会,到成为第七届中国-南亚博览会战略合作伙伴;从成为首家推出工作方案支持辐射中心建设的金融机构,到与云南省商务厅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从成功叙做老挝万万高速公路国际工程保理业务,省内首笔中老、中缅陆路多式联运“一单制”金融试点,到成功办理省内首笔跨境金融服务平台出口信保保单融资业务;从自贸区挂牌后率先推出《中国银行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金融服务手册》到成功叙做自贸区多项金融业务“第一单”;从中老铁路建设期间为相关企业相继成功开立投标保函、履约保函、预付款保函、质量保函到通车后成功投放自贸区首笔中老铁路运费融资2000万元……一项项金融创新是中国银行云南省分行支持云南加快建设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躬行实践,让设施联通、资金融通、贸易畅通,助力云南口岸经济、通道经济发展壮大,构筑全方位对外开放新高地。

  践行生态文明,守护绿水青山

  五百里滇池碧波荡漾、洱海月照苍山雪、高黎贡山五星级观鸟胜地……绿水青山是彩云之南的靓丽风景。中国银行云南省分行作为绿色金融的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精准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与各方共同守护云岭大地的绿水青山。

  保护高原湖泊,创新推出了“大理洱海保护治理与生态流域建设项目”特色业务模式;聚焦生态型工程,成为第一家为滇中引水主体工程实现授信获批的金融机构;丰富绿色金融债券,发行全国首单“可持续挂钩/乡村振兴/碳中和”绿色永续中票;赋能乡村振兴,开发惠如愿系列产品,包含农田贷、种业贷、助农贷、花农贷等普惠金融产品……2021年,作为唯一提供驻场服务的银行,中国银行云南省分行以金融合作伙伴身份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助力《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成功举办。COP15期间,联合承办“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生物多样性保护主题论坛”,与多家银行同业一同发布《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生物多样性保护共同宣示》,为共同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建设清洁美丽的世界作出应有的贡献。中国银行云南省分行不断深挖云南绿色金融潜能,加快绿色金融服务创新,持续助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逐渐成为云南绿色发展之路上的“先锋”力量。

  担当社会责任,赋能乡村振兴

  中国银行云南省分行积极融入云南省大扶贫格局,落实精准方略,集中力量攻坚克难,在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中展现中行担当,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中国银行云南省分行以履行定点帮扶社会责任为己任,聚焦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养老和“两不愁三保障”,持续加大定点帮扶力度。先后无偿投入扶贫资金1000多万元,精准实施定点扶贫项目77个,推动全行35个定点帮扶贫困村,挂包帮的202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8191名贫困人口如期脱贫出列;累计派出定点帮扶干部79人,通过“合力拉动、文化推动、产业驱动”,帮助和带动贫困户思想脱贫、认识脱贫。

  脱贫攻坚决胜后,做深做实乡村振兴。集中资源加大涉农信贷投入,建立授信审批绿色通道,切实提高审批服务质效。作为主承销商,协助某驻滇央企在银行间市场成功发行首支乡村振兴永续中票,金额5亿元人民币。创新推出“花农贷”,解决花农资金问题。制定《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支持方案》,突出支持产业发展和消费帮扶,落地“一县一策”。积极推进县域网点建设,运用互联网、移动金融等多种手段向村镇地区延伸金融服务,利用网络渠道与物理网点有效协同,提高县域网点服务水平。

  85载风雨兼程,亦是65载奋斗成长。风华正茂的中国银行云南省分行,将赓续一代代中行人爱国爱民、爱行敬业的坚定信念,无私奉献、敢为人先的奋斗精神,携手4000多名中行儿女坚守为民初心,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大力践行金融政治性和人民性,稳步走好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之路,在新时代的征程中勇毅前行。(记者 彭波)

责任编辑:杨麒钰
免责声明:云南经济新闻网(《云南经济日报》)内容来源于本报和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迅速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 推荐
  • 新闻
  • 财经
  • 法制
  • 文旅
  • 教育
  • 汽车
  • 房产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3.8%,排名全省第8位;产业投资增长21.8%,占比达5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5%,排名全省第9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0.3%,排名全省第8位

2024年02月28日 15:26

目前,快递是物流领域综合运输组合效率最高、信息化组织化程度最高、性价比最好、服务范围最广的业态之一,中国快递已经成为一张靓丽的“中国名片”。

2024年02月28日 15:23

对加强电力系统调节能力建设各项重点任务作出系统部署,其中提出到2027年电力系统调节能力显著提升。

2024年02月28日 15:22

2023年,云南省边贸总额达460.2亿元,同比增长51.5%,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1.9个百分点。

2024年02月28日 14:46

来自福建省厦门市和楚雄州内的84家企业提供了就业岗位10073个。

2024年02月28日 13:35

通过党员带头,引导沿江9个村民小组的群众利用撂荒土地,不断扩大小米芭蕉种植面积,目前普棚村小米芭蕉种植规模达3100亩,成为当地群众可持续增收的有效途径。

2024年02月28日 13:20

近年来,云南省着眼构建持久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全面建设清廉云南,推进边疆民族地区管党治党省域实践,为全省迈稳“3815”战略发展目标“三年上台阶”第一步提

2024年02月28日 11:45

作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一名一线科研人员,云南植物药业有限公司研究院院长黄春球最近正准备把加快云南省中药(民族药)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和群众关心的问题,带到

2024年02月28日 11:40

步入2024年,我省继续大力实施开发区振兴三年行动,着力把园区作为经济发展的主战场。

2024年02月28日 11:36

连日来,云南省多地企业纷纷复工复产,开足马力赶订单、促生产。

2024年02月28日 11:31

关于我们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网站声明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08623 64153373 投稿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主管      云南经济日报社  主办

本报法律顾问:云南天外天律师事务所 何春秋 律师

滇ICP备19003617号 云南经济日报出版许可证:滇报出证字第0053号 滇公网安备:53010202000680号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08623; 举报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经济日报社(云南经济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