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中国人民银行开展国债借入操作?

来源:新华社 2024-07-02 10:50:15
  • 关注微信

  • 关注微博

  中国人民银行7月1日发布公告称,为维护债券市场稳健运行,在对当前市场形势审慎观察、评估基础上,人民银行决定于近期面向部分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开展国债借入操作。如何看待这一操作的作用和意义?

图为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大楼。新华社发

  从短期来看,这一操作与近期国债收益率的变化有关。

  近期,长期国债收益率持续下行,其中30年期国债收益率一度降至2.5%以下,10年期国债收益率也跌破2.3%,引起市场普遍关注。

  市场人士认为,金融管理部门通过实际操作影响二级市场债券供需平衡,或将对市场预期起到更好的引导作用,带动国债收益率上升。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中国人民银行向部分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开展国债借入后,可以将这些国债在二级市场上出售,进而压低相关国债市场价格,推升相关国债收益率。

  今年4月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多次就长期国债收益率走势问题表态。中国人民银行有关部门负责人4月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我国经济基础好、韧性强、动能优、潜力大、活力足,中国人民银行对经济增长前景是长期看好的。尽管供求关系等因素会对长期国债收益率带来短期扰动,但我国长期国债收益率总体会运行在与长期经济增长预期相匹配的合理区间内。

  目前,中国人民银行通过在二级市场买卖国债投放基础货币的条件逐渐成熟。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前不久在第十五届陆家嘴论坛上宣布,逐步将二级市场国债买卖纳入货币政策工具箱。

  长期以来,我国不断丰富和完善基础货币投放方式。历史上曾经有一段时间,我国主要靠外汇占款被动投放基础货币;2014年以来,随着外汇占款减少,我国发展完善了通过公开市场操作、中期借贷便利等工具主动投放基础货币的机制。

  当前,我国国债市场规模已居全球第三,流动性明显提高,这为中国人民银行在二级市场开展国债现券买卖操作提供了可能。

  潘功胜介绍,中国人民银行正在与财政部加强沟通,共同研究推动在央行公开市场操作中逐步增加国债买卖。这个过程整体是渐进式的,国债发行节奏、期限结构、托管制度等也需同步研究优化。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把国债买卖纳入货币政策工具箱不代表要搞量化宽松。一些发达经济体央行在常规货币政策工具用尽情况下,被迫大规模单向买入国债来实现货币政策目标,而我国坚持实施正常的货币政策。

  潘功胜表示,把国债买卖纳入货币政策工具箱,是将其定位于基础货币投放渠道和流动性管理工具,既有买也有卖,与其他工具综合搭配,共同营造适宜的流动性环境。(记者张千千、吴雨)

责任编辑:刘兵兵
免责声明:云南经济新闻网(《云南经济日报》)内容来源于本报和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迅速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 推荐
  • 新闻
  • 财经
  • 法制
  • 文旅
  • 教育
  • 汽车
  • 房产
7月2日上午,习近平乘专机离开北京,赴阿斯塔纳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四次会议。

2024年07月02日 10:40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日前召开以务实作风推动解决人民群众关切问题专题新闻发布会,介绍会同有关部门部署开展解决人民群众关切问题的“五项行动”。

2024年07月02日 10:36

云南省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办公室会同云南省纪委办公厅1日公开通报2起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典型问题。

2024年07月02日 10:31

截至当日21时50分,长江汉口监测站水位达到警戒水位27.30米,为长江武汉段自2020年8月以来,近四年首次达到警戒水位。

2024年07月02日 09:50

6月28日,云南省药品监督管理局举办了“惠民行动创新实践大赛”

2024年07月01日 17:44

客货运输齐头并进,较好拉动了中老两国区域经济发展和人文交流。

2024年07月01日 17:41

随着夏季的来临,云南省腾冲市的山林间迎来了一年中最为热闹的季节。这里,不仅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更有着大自然的馈赠——野生菌。

2024年07月01日 17:04

努力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群众幸福指数稳步提升。

2024年07月01日 16:49

澳门大桥整体工程已基本完工,后续各项调试、验收及移交工作正有序展开。

2024年07月01日 16:47

应急管理部选取并公布6起各地严肃查处的安全生产举报案例。

2024年07月01日 16:44

关于我们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网站声明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08623 64153373 投稿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主管      云南经济日报社  主办

本报法律顾问:云南天外天律师事务所 何春秋 律师

滇ICP备19003617号 云南经济日报出版许可证:滇报出证字第0053号 滇公网安备:53010202000680号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08623; 举报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经济日报社(云南经济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