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
关注微博
深秋的东川区阿旺镇岩头村,山坡上冬桃压枝,绿中夹粉,桃子饱满水嫩,阵阵果香扑鼻,1000余亩冬桃月底将迎来丰收。
同样的采摘季,村民张乔芝的活计又增加了些内容,除了打包装箱,还在准备产品的宣传单。去年开始,基地的冬桃搭上网络快车,通过一个个直播间销售到省外。
这几年,村里的产业一项项发展起来,冬桃是其中之一。张乔芝回忆,2007年,村里利用独有的气候和土壤资源条件,引进冬桃种植。当时,参与的农户并不多,种植面积只有50亩。后来,随着一系列帮扶政策落地,村里成立了合作社,由党员、种植大户带头,引导动员农户加入,再由合作社统一购苗、培训,降低农户种植成本、提高种植收益。冬桃成熟后,合作社按保底价收购,降低农户个体销售的市场风险,解除后顾之忧。
掰着指头数一数,张乔芝共有4部分收入。流转土地每亩有500元,入股分红每年至少200元,在基地打工按月拿工资,自己种植的桃子还能卖钱,家里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据介绍,冬桃基地年产值可达到336万元,仅2020年村集体经济收入就达59.2万元。此外,由于冬桃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生长周期需10个月,平均每天用工30人,基地全年支付工资达50万元。入股村民不仅有土地流转收入,还有务工收入,增收不成问题。
经过10多年的不断摸索,岩头村冬桃种植面积越扩越大,成为阿旺镇独树一帜的产业示范带动项目。
2019年,岩头村冬桃种植获得“三品一标”、无公害食品认证,并注册了商标。2021年,“冬桃”被认定为市级“一村一品”产业,种植面积占全村耕种面积的58.78%,从事冬桃产业劳动力人数达432户1215人。同时,村里引进加工厂,将滞留、剩余的新鲜冬桃通过与酿酒工艺结合,研发特色果酒,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皮渣等又可加工成优质饲料,实现资源循环利用。
从桃子里淘金的,还有碧谷街道洗尾嘎社区。
桃花粉、枝叶绿,11月的洗尾嘎仿佛春日一般,这里海拔1200米至1400米,年均温度22摄氏度,独特的气候、日照、土壤等条件十分适宜早春桃生长,每年11月开花,次年3月果熟。
早春桃上市早、外观好、价格高,每年桃子上市时,订购商纷至沓来。桃子经过加工处理,制作成腌制罐头,深受福建地区市场青睐。
由刚开始的散户种植,到现在的规模2400亩,洗尾嘎走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致富路。由村级组织成立专业合作社,采取“村级牵头+合作社+企业+农户+订单”的种植、销售模式,把桃子销往福建、广东、上海。为解决农户种植技能缺乏问题,社区每年邀请技术人员进行指导培训,并结合远程教育平台定期组织学习果树种植技术,把种植户培养成为“土专家”“田秀才”,洗尾嘎社区500余户种植户均已掌握早春桃种植管理技术,实现自种自管。
2019年,社区利用扶持资金,建设了1个果蔬冷库,开始走产销一体化发展道路。目前,社区早春桃产量已达3000吨,总产值达4500万元,成为碧谷街道年产值千万元的大产业之一,社区也被认定为“2021年昆明市一村一品示范村”。(记者 张星宇)
2024年02月28日 13:20
2024年02月28日 11:45
2024年02月28日 11:40
2024年02月28日 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