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有门路  产业送帮扶

来源:人民网 2020-03-30 09:47:55
  • 关注微信

  • 关注微博

原标题:扶贫企业带动、组织农技指导、提供小额贷款
就业有门路  产业送帮扶

图①:沈建民在调研用工情况。任龙杰摄

图②:李国礼在大棚里作业。张增峰摄

图③:尹田文在清理光伏发电板。刘再丽摄

图④:孙琳在指导群众种植芒果。王  东摄

图⑤:谭弟双在管护黄连。刘亚平摄

  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多措并举巩固成果。要加大就业扶贫力度,加强劳务输出地和输入地精准对接,稳岗拓岗,支持扶贫龙头企业、扶贫车间尽快复工,提升带贫能力,利用公益岗位提供更多就近就地就业机会。要加大产业扶贫力度,种养业发展有自己的规律,周期较长,要注重长期培育和支持。这几年,扶贫小额信贷对支持贫困群众发展生产发挥了重要作用,要继续坚持。

  围绕就业扶贫,各地多渠道发力:东西部协作为农民精准提供就业信息、实现转移就业,扶贫企业优先为贫困户安排工作,设立公益岗位让贫困户在家门口就业;围绕产业扶贫,各地积极组织开展农业技术指导,坚持为贫困户提供小额贷款。通过种种举措,下足功夫,帮助乡亲们脱贫奔小康。

  ——编者

  江苏对口帮扶贵州铜仁工作队印江工作组组长、印江县委常委、副县长沈建民:

  精准对接岗位村村设立服务站

  自从我们苏州市吴江区携手贵州省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开展东西部对口扶贫协作后,转移就业成了合作帮扶的重要内容。

  印江劳动力资源较为丰富,但是农民工相对缺乏就业信息,尤其是今年疫情发生以来,许多贫困户不知道去哪里找工作。吴江民营经济发达,企业数量多,就业机会也多,两地完全可以实现互补。

  但是,如何把吴江的岗位需求精准告知印江的劳动者?从去年开始,我们引进苏州的人力资源企业,构建三级劳务服务体系:在县就业局服务大厅内设立就业服务窗口,在乡镇社保中心建立就业服务中心,更为创新的是,在每个村设立就业服务站,选聘一批在各村有影响力的人当劳务经纪人。

  这些服务站通常设在村里的小卖店、杂货店中。2019年6月至今,我们已在印江县设立就业服务站50个,选聘劳务经纪人60人。今年疫情期间,我们就把招聘信息发到村里的这些服务站,吸引了很多在家的农民。

  复工复产以来,吴江区人社局迅速收集区内企业用工需求信息,并把目光投向了零疫情低风险地区的印江。接到吴江的企业需求后,我们迅速响应。通过村里的“小喇叭”,以及镇村扶贫微信群,线上发送企业招聘信息、岗位需求、工资待遇。

  木黄镇乌巢村的陈天文一家是建档立卡贫困户,以前一直在福建打点零工,疫情来了之后,陈天文出不去。劳务经纪人知道情况后,立即把这个信息告诉了我们。

  为了帮助贫困户更方便地进行面试,我们开辟了远程视频方式,用人单位和求职者在两天内完成应聘、面试和录用全过程。不到一周时间,首批97名印江籍务工人员达成就业意向,在吴江区人社局的协调下,首批人员乘坐专列、专车直达吴江,所有的交通费用全部免除。现在,陈天文已经在苏州通产丽星包装科技有限公司上班了,每个月有5000块钱的收入。只要干满3个月,陈天文还可以拿到一笔由吴江区政府提供的专门针对就业贫困户的3000元补贴。

  这些天,一批批就业人员从印江抵达吴江。目前,我们已经向吴江输送了421名工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有198人。(本报记者   王伟健整理)
 

  河南民权县人和镇西屯村村支书李国礼:

  依托农业庄园吸纳贫困户就业

  看,这是我们村的双飞庄园,大家都在抢种葡萄苗呢!每天有70多人在地里,其中30多人是脱贫户,大部分都是我们村的。大家在家门口既能挣钱,又能看娃,还能照顾老人。

  庄园既是葡萄园,还是生态园,畜、沼、果、禽立体种养。葡萄架底下套养鸡鸭鹅,让它们吃杂草害虫;养牲畜,粪便可以当肥料、产沼气;沼气一部分用作园区发电,一部分用作生活用气,好着哩!现在庄园存栏有4000多头牲畜,1000立方米的沼气池,葡萄种植规模达1700亩,可年产200多万斤,还能酿成葡萄酒。

  我们这个庄园,农民好就业,因为都是农活,农民好干,年龄大的也能干,而且常年有活干,夏季、秋季是葡萄,冬季、春季是大棚草莓。一个人一天80块,一月2400块,一年收入两万多块,保准脱贫。我们优先安排贫困户,常年有七八十人在这打工,都是贫困户。高峰期时,一天需要两三百人,十来个村的村民都来这儿干活,最多时有150户贫困户来打工。

  我们还请专家搞培训,经过培训的农民,懂葡萄管理、产品管理,能干技术活,一个月能拿3000多块。

  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咋办?他们能入股合作社,年年分红。一种是土地入股,从2015年就开始了,现在有158户参与,其中有60多户是贫困户,去年年底每亩地分红1000元,入股的地多、分红就多。另一种是政府给贫困户的5000元到户增收资金入股,从2017年开始,有800多户参与,都是我们镇的贫困户,去年年底每户分到700元。现在,我们村的所有贫困户38户,都脱贫啦!

  下一步,我们还要搞葡萄酒加工,现在已经开始建冷库、酒窖。另外,还要打造葡萄园景观、接待旅行社,建设农业观光示范园区,发展观光旅游、采摘、餐饮,每年可接待游客五六万人。因为我们地理位置好,离开封古都、商丘古城都近,游客顺路就能过来,吃喝游玩一条龙。我们再延伸、开发一些旅游产品,这下脱贫成果就巩固住啦!(本报记者   朱佩娴整理)
 

  湖南省涟源市安平镇梅家村村民尹田文:

  村里设公益岗维护电站搞绿化

  早上6点,我摸黑起了床,先去喂鸡,再到厨房做早餐。煮好的面条端上桌后,我把80岁的老母亲和孩子叫醒。一家人吃了早饭,我便出门干活了。

  我的儿子明基今年8岁,几个月大时因高烧不退,患上了脑瘫和继发性癫痫。给他看病不仅把以前种植苗木攒下的积蓄花光,还欠下了20多万元外债。他的母亲不堪重负,几年前离家出走了,至今未归。

  这些年来,我既当爹又当妈,一边带着孩子打零工,一边为孩子求医,日子过得很难。幸好有党委和政府关心,2014年评上建档立卡贫困户后,孩子住院看病的费用能够报销90%。经过危房改造,我们一家住上了不漏雨的水泥房。

  2018年开春,我带着孩子去长沙务工。村党总支书记张会兰给我打来电话,说村里要设立光伏发电站管理员的公益性岗位,问我愿不愿意回村。我动了心,接下了这份工作。

  去年1月起,只要天气好,我就用小推车推着孩子,前往山林里的光伏发电站做清洁维护。先看看发电是否正常,再用一把小锄头,一点点把地面上的杂草连根斩断。每个月定期清洗发电板,避免故障。我还流转了村里大片的荒山,种植了9亩黄金贡柚,圈养了300羽土鸡。

  去年9月,看中我有种植苗木的特长,村里给我设置了一个绿化员的公益性岗位:为村部旁的绿化带种植树苗、灌木和草皮,维护两年时间,确保草木存活。算下来,两年可以获得3万元报酬。

  说干就干。我从长沙买来桂花树、灌木苗子和草皮,再从后山挖了几兜桂花树,把绿化带装扮起来。刚种下去,每天要浇三次水,还要剪枝维护,工作量很大。忙不过来就等夜里,安置完家人,我再打开路灯接着干。现在,这些树苗基本都存活了,只有极少数没有熬过冬季,天气回暖后就会补种。

  去年,我家的人均纯收入有6000多元。我相信,日子会越来越好!(本报记者   王云娜整理)
 

  四川攀枝花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高级农艺师孙琳:

  加强农技指导助老乡提高收成

  “老孙,又来了!”3月26日一早,我驱车两个多小时从市里赶到米易县丙古镇牛棚村,又碰到了60岁的姜国海,他兴冲冲地向我打招呼。

  最近正值芒果盛花期,怎么提高芒果成果率、如何做好田间管理、施什么肥料、施多少肥,这都是老乡们最近关注的问题。作为驻村农技员,我当然得常来给大家做点儿指导。

  姜国海家两口人,儿子残疾,全靠政府扶助种植的8亩芒果、6亩枇杷作为全年生计。今年一月低温,每亩枇杷的产量有所下降。这个时候,种好今年的芒果尤为重要。一想到这儿,我赶紧开始了讲课的主题。

  五社的陈义荣夫妇两个人都来了。老陈说,他心里急,不知道该选啥肥料。听完他的话,像往常一样,我想不能只由自己讲,灌输式的培训,老乡听不进去,还是要让种得好的大户分享经验,然后我再给指导。

  于是,几位种植大户先后分享了他们选择肥料的经验。“肥料不是越多越好,越贵越好,要根据芒果树的实际需要”,我着重给大伙儿讲了用肥原则,给他们传播“适度用肥”的理念,提倡减少农药和化肥用量,做到绿色有机生产。

  就这样,大家一讨论,一思考,种植经验得到充分共享。3个多小时的培训很快结束,大伙儿还不愿散去,很多人还在商量下一步的种植计划。

  牛棚村海拔落差大,低的地方有芒果、枇杷,高的地方可以种核桃、花椒,山上还能养羊和鸡。目前看来,芒果收入很不错,去年全村3000亩芒果,总产值400多万元,平均一亩有1万多元!

  培训完见到第一书记沙文生,我们4个驻村工作队员又商量了今年农技指导的工作任务。另外,我要给大家做好种植情况调查,通过追踪比较为贫困群众提供更好的业务指导。

  同时,一些老乡打药时经常不注意田间的自我防护。农药会通过皮肤等进入身体,对人造成伤害,所以要戴口罩,不能穿拖鞋。这方面,下次我还得再说说。(本报记者   王永战整理)
 

  重庆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全兴村已脱贫户谭弟双:

  申请扶贫贷款扩种黄连养蜜蜂

  天蒙蒙亮,我便扛着锄头下地里干活了。眼下正是管护黄连的关键时期,虽然累,但我心里乐。对比以前的日子,现在可幸福多了。

  我家在海拔1400米的大山上。过去,一条石子路向外蜿蜒,出趟山,需要近4个小时。父亲因患心脏病长期服药,不能干重活儿,女儿还在上小学,家里的担子全落在我肩上。一亩多黄连、几只鸡、几群蜂,成了家里全部的收入来源。

  那时,我每天都在绞尽脑汁琢磨脱贫的法子,可兜里拿不出几个钱,想扩大产业也难。

  “老谭,你家地处高山,适合发展种养业。”农业银行重庆市分行的扶贫干部多次爬坡上山,来我家帮我出主意,他们建议通过增加黄连种植面积、扩大养蜂数量来增收。

  说实在的,听到这话,我心里直打鼓,没钱咋发展?扶贫干部看出了我的心思,主动向我推荐小额扶贫贷款:“这是国家专门给贫困户推出的贷款产品,不用担保和抵押。”看我还是迟疑,他们向我详细地解释了贷款政策:“最多贷5万,国家补贴利息,期限有3年。”

  国家把这么好的政策送给我,我也得抓紧迈向致富路。最终我申请了5万元贷款,把黄连种植面积一下子增加到5亩多。

  心里开心,也有压力,必须得干出样子来。种黄连不是容易的活儿,挖地、立架、育秧……夏天顶太阳,冬天冒大雪,一忙活就是一整天。

  除了发展黄连,蜂群也是我一直挂念的事儿。家在深山,冬天一过,漫山遍野鲜花盛开,成了一个天然的蜜源宝库。现在,在农业银行的支持下,我还用贷款资金来发展养蜂业。

  缺技术,农行的扶贫干部就为我送来养蜂技术资料,鼓励我去参加村里组织的养蜂知识培训班;遇到问题,就向有经验的蜂农请教;没有蜂桶,就自己动手制作。如今,我养的蜜蜂已发展到30多群了。

  我这账本里记着每一笔收支,去年挣了足足4万多元。接下来更要加紧干,给老人看病,供女儿读书,担子不轻。但是有好政策,自己努力,还怕啥?脱了贫,咱还要奔小康呢!(本报记者   常碧罗整理)

责任编辑:杨麒钰
免责声明:云南经济新闻网(《云南经济日报》)内容来源于本报和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迅速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 推荐
  • 新闻
  • 财经
  • 法制
  • 文旅
  • 教育
  • 汽车
  • 房产
来自福建省厦门市和楚雄州内的84家企业提供了就业岗位10073个。

2024年02月28日 13:35

通过党员带头,引导沿江9个村民小组的群众利用撂荒土地,不断扩大小米芭蕉种植面积,目前普棚村小米芭蕉种植规模达3100亩,成为当地群众可持续增收的有效途径。

2024年02月28日 13:20

近年来,云南省着眼构建持久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全面建设清廉云南,推进边疆民族地区管党治党省域实践,为全省迈稳“3815”战略发展目标“三年上台阶”第一步提

2024年02月28日 11:45

作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一名一线科研人员,云南植物药业有限公司研究院院长黄春球最近正准备把加快云南省中药(民族药)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和群众关心的问题,带到

2024年02月28日 11:40

步入2024年,我省继续大力实施开发区振兴三年行动,着力把园区作为经济发展的主战场。

2024年02月28日 11:36

连日来,云南省多地企业纷纷复工复产,开足马力赶订单、促生产。

2024年02月28日 11:31

近日,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通过了云南省人大常委会2024年度工作要点和立法、监督、代表工作计划,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增强立法质效、提高监督水平、保障代表履

2024年02月28日 11:26

近年来,云南省积极推动“一带一路”体育交流,在举办精彩体育赛事和多元化主题活动的过程中,不断丰富云南体育对外交往内涵。

2024年02月28日 11:23

这是云南首项陆生野生动物收容救护行业技术规范,填补了云南收容救护野生动物技术标准空白。

2024年02月28日 11:19

2月26日,昆明闻讯实业有限公司申报进口的首批1182台区外保税维修“智能电视盒子(待维修)”件通关放行,标志着云南省获批的首个区外保税维修项目正式开展业务。

2024年02月28日 11:10

关于我们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网站声明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08623 64153373 投稿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主管      云南经济日报社  主办

本报法律顾问:云南天外天律师事务所 何春秋 律师

滇ICP备19003617号 云南经济日报出版许可证:滇报出证字第0053号 滇公网安备:53010202000680号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08623; 举报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经济日报社(云南经济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