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市场生鲜零售交易突破2万亿 性价比是关注焦点

来源:人民网 2020-11-04 16:22:34
  • 关注微信

  • 关注微博

  中国市场生鲜零售交易已经突破2万亿元——

  买生鲜,线上线下共同做旺市场

  秋冬之交,虾肥蟹美。消费者对各种生鲜食材的需求进入了又一个旺季。上半年,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生鲜电商爆发式增长,在促进农产品销售、方便日常生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不少人逐渐养成“网购生鲜”的新习惯。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稳定与经济社会活动的持续恢复,线下生鲜市场逐渐吸引消费回流。那么,对喜爱生鲜食材的人来说,究竟是去市场现场挑选好,还是完全信赖电商平台?两种渠道的发展呈现哪些新特征?对此,笔者进行了走访。

  线上线下各有所爱

  “宁吃鲜桃一口,不吃烂梨一筐。”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生鲜食材在生活当中的“出镜率”越来越高。而购买生鲜的渠道,线上线下可谓“各有千秋”。

  李奇在湖北武汉一家互联网公司上班,平时工作繁忙,没时间逛超市,米面、蔬菜、肉蛋等食材都会选择在京东、饿了么等平台上购买。通常,他会在晚上下班时提前下好单,40分钟内送达,回家后就能在家门口拿到。

  “我一般是花费30多元钱买一次,够吃上两天的了,这可比每天点外卖实惠啊!我也就是图个方便,工作一天回来很累,只想躺床上多歇会儿,懒得再出去逛超市了。”李奇说。

  品类丰富、效率较高,是很多消费者选择生鲜电商的首要考虑。

  重庆居民熊卉每次想要改善一下伙食,就会选择在生鲜平台上买一些面包、糕点和蔬菜。

  “去线上购买生鲜,主要是因为门口的小超市不能满足我的需要,品种不够齐全。特别是疫情刚刚发生那段时间,超市供应的品类更加有限,我不点个生鲜外送时常就买不到想要的东西。”熊卉表示,对自己来说,网购生鲜已成了一种“刚需”,不过自己也会和朋友们一起逛超市,并时常关注商家是否有促销活动或者价格优惠。

  与生鲜电商相比,传统的农贸市场和超市也有自己的“粉丝团”。

  家住北京的王蓉女士退休后,常和家人一起去逛附近的生鲜超市。“买偏黄的还是偏红的?偏黄的会有点酸,你不爱吃,那就买红色的吧!”她们仔细挑选着西红柿的成色,看到生鲜超市里西红柿正打六折就买了3盒。

  王蓉告诉笔者,因为疫情,自己也开始使用京东、多点、盒马鲜生等平台进行网购,但还是觉着现场挑选能够对斤两和质量更有把握。特别是线下店到了晚上收市时会有打折促销活动。“对于吃的东西,比如肉类、海鲜,我们家还是十分看重品质,觉得逛菜市场、逛超市,眼见为实的东西更加直观,心里也更踏实。”

  艾瑞咨询发布的生鲜电商研究报告显示,用户网购生鲜习惯已经养成。其中,每周2—3次网购生鲜的用户,从今年1、2月份的25.7%增加到了3月之后的30.1%。该报告预计,生鲜电商市场交易规模将显著提升,预计会在2023年超过8000亿元。

  “性价比”是关注焦点

  那么,不同渠道的生鲜究竟有什么区别呢?从同时具备线上线下渠道的盒马鲜生那里可见一斑。

  在位于北京市西直门的盒马鲜生门店内,蔬菜水果、肉禽蛋奶、鱼虾蟹贝等各种生鲜种类丰富。在店里,除了顾客们来来往往地挑选商品,还可以看到店员们正忙不迭地打包着货物,快速分拣后直接放到传送带上,交给快递员派送。在价格上,盒马鲜生门店里商品线上线下的价格相同,与其他卖家相比虽然有所区分但相差并不大。以海虾为例,盒马鲜生每斤39.8元,在每日优鲜平台每斤40元,多点上每斤38.98元,而在北京西城区一家物美超市里每斤35.98元。

  线下挑选直观真切,线上下单方便快捷。作为生鲜销售的后起之秀,电商平台十分重视促销和优惠,以更高的“性价比”来吸引消费者。

  京东零售集团7FRESH生鲜业务部总经理唐诣深告诉笔者,今年的“双11”,京东生鲜上很多款产品将采取5折优惠措施,覆盖果蔬、肉禽、海产、蛋奶、冷冻食品等生鲜全品类产品。“目前,预售已经开启,阿克苏苹果现在预订,定金10抵50元还可享受买1赠1;车厘子、牛排、大闸蟹等均参与活动,新鲜美味直达一二线城市用户。同时,京东生鲜还与餐饮大牌联手打造‘11.11元方便菜盲盒’,为上班族提供不一样的美味菜品。”唐诣深说。

  在质量上,电商平台采取了很多措施来让消费者放心。

  例如,京东生鲜拥有超百人的“寻鲜买手团”,走遍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精心挑选优质原产地,给消费者带来最原汁原味的生鲜产品。为了保证品质,京东生鲜把控生鲜供应链全链路,坚持原产地直采模式,不断拓展产地直发,减少中间商,提高周转和运输效率,并利用高效的冷链物流,快速将产品送达消费者手中。

  “为了解决电商平台生鲜产品不能直接挑选、品质不稳定的问题,京东生鲜打造系统化的品控标准体系,从源头对产地、产品、包装、规格、运输等多个方面严格把控质量,确保消费者每次购买的生鲜产品都有稳定的高品质,即使不用亲自挑选,也能放心购买。比如,中老年人关注滋补健康,愿意为海参等高品质生鲜埋单。我们就针对中老年群体提供优惠、健康的生鲜产品组合,并实现快速送货上门,让他们不用再挤菜市场。”唐诣深说。

  互补共生成为趋势

  之前有观点认为,随着疫情影响减小,线上生鲜可能逐步被线下取代。而笔者在采访中发现,对生鲜消费来说,目前线上与线下渠道更多是互补,而非互斥。

  在北京从事互联网行业的梁文婕表示,生鲜电商能直达家门口,方便了上班族的生活,但自己也离不开线下超市。“我逛超市并不一定是为了买东西,有空的时候喜欢去闲逛,顺带着买些东西。如果要赶时间,也是直接去店里买了,线上买还得等配送,或者要凑够起送费。”梁文婕说。

  43岁的事业单位职工陈先生说,自己的生活习惯就是每天下班后去超市买菜,但也常会使用线上平台。“对我来说,两种方式都不可或缺,主要还是看当时方不方便。逛超市,可以看看价格品质、亲手选一选,离家近也方便。如果碰上下雨天或者工作忙,出去买菜就有点麻烦,这时直接在网上下单配送到家门口,就显得更便捷了。”他说。

  事实上,线上线下融合也成为很多商家的重点发力方向。

  “苏宁线上超市于9月启动苏宁易购‘鲜吃为敬’溯源计划,以原产地直采,助力吃货抢鲜尝美味为目标。我们还举办阳澄湖大闸蟹、四川眉山爱媛38号果冻橙、浦江猕猴桃等多场线下活动。再如,从10月30日开始,用户到苏宁家乐福门店即可享受‘双11’促销优惠。其中,肋排、鸡翅中、苹果等生鲜产品价格将是全年价格的‘盆地’。”苏宁家乐福华北区运营总监潘正权对笔者说。

  潘正权说,生鲜产品的特点是产地散、仓配散、品控散。苏宁家乐福通过建设全国统一的仓储配送、配一体化冷链系统,实现统一的采购、运输、仓储、品质控制等,最大化确保生鲜商品的采购价格最低、品质最优。未来,苏宁小店将围绕苏宁家乐福门店的3至5公里范围内开设,与家乐福中国门店形成协同效应,同时进一步开放供应链,让各销售渠道的优质商品更好地覆盖消费者。

  如今,政府部门也在积极加快建设和完善流通基础设施,推进零售业跨界融合、线下线上融合,着力打造便民生活服务圈。在9月23日举行的第三届中国生鲜零售大会上,商务部消费促进司二级巡视员张豫军表示,中国的生鲜零售交易已经突破了2万亿元,而且今后的发展潜力巨大。商务部将继续大力实施消费升级行动计划,重点打造一刻钟生活服务圈,加快建设和完善商贸流通体系,更好地服务国民经济发展大局和新发展格局。(王俊岭   孙亚军)

责任编辑:杨麒钰
免责声明:云南经济新闻网(《云南经济日报》)内容来源于本报和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迅速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 推荐
  • 新闻
  • 财经
  • 法制
  • 文旅
  • 教育
  • 汽车
  • 房产
2023年,云南省边贸总额达460.2亿元,同比增长51.5%,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1.9个百分点。

2024年02月28日 14:46

来自福建省厦门市和楚雄州内的84家企业提供了就业岗位10073个。

2024年02月28日 13:35

通过党员带头,引导沿江9个村民小组的群众利用撂荒土地,不断扩大小米芭蕉种植面积,目前普棚村小米芭蕉种植规模达3100亩,成为当地群众可持续增收的有效途径。

2024年02月28日 13:20

近年来,云南省着眼构建持久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全面建设清廉云南,推进边疆民族地区管党治党省域实践,为全省迈稳“3815”战略发展目标“三年上台阶”第一步提

2024年02月28日 11:45

作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一名一线科研人员,云南植物药业有限公司研究院院长黄春球最近正准备把加快云南省中药(民族药)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和群众关心的问题,带到

2024年02月28日 11:40

步入2024年,我省继续大力实施开发区振兴三年行动,着力把园区作为经济发展的主战场。

2024年02月28日 11:36

连日来,云南省多地企业纷纷复工复产,开足马力赶订单、促生产。

2024年02月28日 11:31

近日,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通过了云南省人大常委会2024年度工作要点和立法、监督、代表工作计划,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增强立法质效、提高监督水平、保障代表履

2024年02月28日 11:26

近年来,云南省积极推动“一带一路”体育交流,在举办精彩体育赛事和多元化主题活动的过程中,不断丰富云南体育对外交往内涵。

2024年02月28日 11:23

这是云南首项陆生野生动物收容救护行业技术规范,填补了云南收容救护野生动物技术标准空白。

2024年02月28日 11:19

关于我们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网站声明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08623 64153373 投稿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主管      云南经济日报社  主办

本报法律顾问:云南天外天律师事务所 何春秋 律师

滇ICP备19003617号 云南经济日报出版许可证:滇报出证字第0053号 滇公网安备:53010202000680号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08623; 举报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经济日报社(云南经济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