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
关注微博
自2016年李保国教授因病去世后,山区扶贫的重担就转到了他的学生——贾志华的肩上。
出生在河北省临城县赵庄乡贾庄村的贾志华,现在单人李保国科技扶贫服务队的队长。因为家中条件太差,中考之后贾志华一度无法继续学业。直到后来认识了李保国,在李保国多次现场指导下,通过机械开沟换土进行土地治理,历时8年,贾志华家中承包的荒山才成功种上了绿岭品种核桃、富岗苹果、燕山板栗等果树。
(贾志华接受采访。 新华网 于杨 摄)
到2014年,贾志华家庭年收入超过10万元,成了村里最早的脱贫户之一。而此时像曾经的贾志华家一样,人均纯收入不足3000元的家庭,贾庄村还有65户,191人。
近年来,贾志华扎根服务站,讲技术、解难题,发放核桃树管理技术资料,希望自己继承恩师遗志,可以让更多贫困户和自己一样,通过技术实现增长增收,脱贫致富。
一开始,贾志华和队员们在服务站为种植大户讲课,培养技术员,从去年开始,他们开始往山里跑,下实地,走到贫困户家中去,为农户现场讲解果树管理技术,讲完后手把手教农户如何操作。
(李保国科技扶贫服务队队员为果农实地讲解苹果树修剪技术。 新华网 于杨 摄)
据贾志华介绍,服务队开通了抖音、快手,注册了服务队微信公众账号,推荐给核桃种植户关注,不定期发布核桃树管理技术,让果农更便捷的学习核桃管理技术。为开展科技扶贫、精准扶贫,尽一份责任。
服务队指导种植的绿岭核桃品种结果早,易丰产,质量高,同时也需要相对专业的精心照料。栽种一定年份后,需要拉平树枝保证果实低垂,剪去中心枝,保留14-16个大枝来保证结果质量。
不少果农,甚至种植大户对此难以理解,觉得对果树的拉扯、修剪是浪费,影响了收成,在实地教学过程中也曾发生过纠纷。贾志华仍保持耐心,通过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方式,用事实来说服果农,最终得到了种植户们的认可与称赞。
(技术讲解课饱受关注,培训现场被果农们围得水泄不通。 新华网 于杨 摄)
村民和丽丽一家就是受到了服务队的指导,一举脱贫摘帽,据她介绍,通过技术手段,合理种植,现在自家的核桃亩产能达到两万斤。
今年受霜冻灾害影响,优质核桃的亩产只有往年的四分之一,但剩下的坏果也不怕浪费。服务队帮忙对接周边加工企业,把坏果收走,加工成缝纫机油的工业品,以另一种方式保障收成。
通过网络直播带货和农产品加工等方式,和丽丽一家今年仍获得了8、9万元的收入,摆脱了传统农业“靠天收”的难题。
依托科技扶贫,通过“企业+合作社+科技+贫困户”等模式,核桃产业带动临城县140多个村2383户贫困户户均年增收3000元以上。对于贾志华来说,这是意料之中的事,他既是科技扶贫的受益人,也成为了技术致富的传播者。
“把我变成农民,把农民变成我。”李保国常说的这句话,现在成了贾志华实际行动的灯塔,他表示,将牢记李老师的遗愿,在乡村振兴中继续贡献自己的力量。(于 杨)
2024年02月28日 13:20
2024年02月28日 11:45
2024年02月28日 11:40
2024年02月28日 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