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吨“海上金矿”怎么开发?——我国南极磷虾产业发展观察

来源:经济参考报 2024-04-02 10:59:36
  • 关注微信

  • 关注微博

  南极磷虾被称为“海上金矿”,其富含高蛋白、高磷脂、高营养,是世界各国争相开发的海上资源。公开资料显示,一年捕捞7000万吨南极磷虾,即可为世界四分之一人口每天提供20克高质量蛋白。

  2009年以来,我国对南极磷虾资源的投入与开发不断深入,已在渔业捕捞、加工、运输及国际贸易等领域实现了飞跃。在捕捞规模上,我国仅次于挪威,位列全球第二。专家认为,目前我国南极磷虾资源开发与利用处在初级阶段。

  《经济参考报》记者调研发现,南极磷虾产业部分监管标准已不适应新形势变化,部分产品质量不过硬且参差不齐。专家呼吁强化南极资源的开发管理,建立健全相关监管标准、提升监管力度,助力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

  捕捞加工产业链渐成规模

  南极磷虾是全球单一物种蕴藏量最大的生物资源,其储量为数亿吨至数十亿吨不等。南极海域磷虾年可捕量达6000万吨至1亿吨。南极磷虾富含优质蛋白。人体所必需的8种氨基酸,磷虾中均有。南极磷虾中还含有丰富的钙、磷、钾、钠等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元素。此外,磷虾含有丰富的磷脂,含量达40%。

  记者了解到,我国于2007年正式成为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委员会成员国,2009年末首次派2艘大型远洋渔业拖网船赴南极作业渔场探捕南极磷虾,首次捕捞量为1956吨。在首次探捕中,我国超额完成了93个站位的综合调查项目,取得了在南极磷虾渔场、生物资源、洋区环境、渔具改进和捕捞方法、磷虾冷冻处理等方面宝贵的第一手现场探捕资料。

  2012年,在积累了首次成功经验后,我国在南极磷虾探捕规模上有所增加,作业渔船从2艘发展到5艘,产量增加到16020吨,探捕站点从93个扩大到107个,探捕调查总面积增加了2万平方海里,获取了大量南极磷虾样品和海洋生物环境数据。

  随着技术装备不断提升,截至2023年底,我国南极磷虾捕捞总量已达60多万吨,占全球总量的15%,仅次于挪威,居全球第二。近5年,我国每年连续稳定捕捞南极磷虾5万吨以上。

  目前,南极磷虾的主要产品形式有冻南极磷虾、南极磷虾粉、南极磷虾油、南极磷虾干、壳虾肉和虾肉罐头等。我国南极磷虾产业规模逐渐提升,目前山东省是南极磷虾产业链综合能力较强的省份,拥有相对完整的磷虾加工产业链,并形成了一定规模。

  例如,山东鲁华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下称:鲁华海洋生物)专注于精制纯化南极磷虾油的生产,率先实现了多规格产品线,磷脂含量范围从30%到70%;逢时(青岛)海洋科技有限公司(下称:逢时科技)以“海洋科技,医学营养”为战略方向,致力于南极磷虾系列海洋活性生物制品和药品的综合利用。企业财务数据及第三方统计数据显示,逢时科技销售年复合增长率341%,磷虾油市场份额位居全球线上第一,产品复购率40%。

  此外,山东科芮尔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山东道姆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青岛康境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山东蓝奥生物研发生产基地等均在南极磷虾产业方面做了较多探索和创新。

  “软硬件”均有待完善提升

  随着我国南极磷虾产业逐步发展,产品、技术、研究等方面进展迅速。但在监管标准、产品质量、基础研究等方面有待持续完善、提升。

  鲁华海洋生物董事长吴锋等业内人士表示,当前我国南极磷虾油终端市场主要集中在凝胶糖果剂型,占据95%份额。相比之下,国外市场更倾向于采用软胶囊剂型。但软胶囊产品在国内仅限于药品和保健食品范畴,限制了南极磷虾油的市场推广。

  科普宣传教育是让广大人民群众和消费者正确认识南极磷虾油的重要途径。由于南极磷虾油是新食品原料,南极磷虾油凝胶糖果只是普通食品,并非保健食品,因此不仅不能宣传功效,甚至宣传营养成分也存在风险。因此国内部分产品依然无法在终端市场上大力推广。但从国外进口南极磷虾油终端产品不受国内对食品宣传监管政策的约束,可以在国内进行功能功效的宣传,相比之下,国内南极磷虾油终端产品在宣传推广上处于劣势。

  南极磷虾油产品作为新品类,并不像鱼油类产品那样经过几十年的科普教育已经众所周知,需对消费者进行科普教育,产品销售只能靠口碑,依赖消费者亲身体验分享产品。

  此外,由于国内磷虾油刚刚起步,正处于培育阶段,终端产品消费者对南极磷虾油的正确认知还存在缺项,普及面较窄,造成很多低质南极磷虾油、假冒南极磷虾油等产品以低价进行恶性竞争,不但欺骗消费者,混淆视听,还对南极磷虾油行业的健康发展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

  一些业内专家说,相比国外南极磷虾行业,国内南极磷虾产业基础研发整体落后,产品新品类研发和升级换代缓慢。特别是国外南极磷虾油企业已经完成基础研究,在设置现有产品的指标和专利等障碍的基础上,已经开始若干新应用场景、新产品的研发,部分已经实现市场化;从产品研发、市场布局等逐步建立各自的特点和优势。

  装备技术方面,我国南极磷虾捕捞行业起步晚,国内大多数捕捞船为收购外国替换南极磷虾捕捞船或在已有捕捞船基础上改造。南极磷虾捕捞、南极磷虾粉生产加工技术相对落后,国产南极磷虾粉用于南极磷虾油生产时,面临出油率低、质量差、成本高、稳定性差等问题,造成附加值低,绝大多数用于饲料行业使用,价格始终难以提高。

  加强开发利用 提升创新水平

  专家建议,应进一步加强南极磷虾资源开发与利用,让“海上金矿”为海洋强国建设“添砖加瓦”。

  由于我国南极磷虾产业起步较晚,存在研发投入不足、技术水平落后、产品质量不高等问题。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教授姜国良等专家建议,应从南极磷虾研究与开发、南极磷虾捕捞及加工、南极磷虾油及南极磷虾其他相关高附加值产品的相关产业链等方面加大发展扶持力度,增强中国南极磷虾产业在国际市场的地位和话语权。

  在监管方面,一些业内人士建议,调整对南极磷虾油保健食品中砷的要求。加快南极磷虾油产品保健食品批号审批效率,为宣传和科普提供保障。同时,加大对南极磷虾油产品质量、品质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不法商贩。

  此外,应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水平,强化基础研究力度。鼓励龙头企业牵头建设南极磷虾产业创新联盟等平台,加强国际合作,促进协同创新。聚焦南极磷虾基础研究,重点突破南极磷虾装备技术、精深加工及高附加值利用等新工艺和新技术的研发。设立专项经费,开展极地渔业资源状况的基础研究,推动装备的集成和创新,从而切实支撑我国极地渔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此外,还必须从国家层面制定部署相关人才培养计划,使各高校及科研院所以及生产企业各尽其责,同时创造各种条件,吸引国内外优秀产业人员从事南极相关开发工作。

  为加速产业发展,业内人士建议,鼓励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参与南极磷虾产业,在贷款利息、补贴保障等方面予以适当倾斜;加强产学研结合,突破和掌握一批关键核心技术;不断提高极地磷虾产业化水平和企业竞争力。(记者 王凯)

责任编辑:杨麒钰
免责声明:云南经济新闻网(《云南经济日报》)内容来源于本报和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迅速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 推荐
  • 新闻
  • 财经
  • 法制
  • 文旅
  • 教育
  • 汽车
  • 房产
2023年,昭通市全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05.92亿元

2024年04月02日 10:48

近日,国务院食安办、公安部、农业农村部、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印发《关于开展严厉打击肉类产品违法犯罪专项整治行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部署各地开展为期

2024年04月02日 10:43

世界贸易组织(WTO)近日公布了中国诉澳大利亚风塔等三种产品相关措施世贸争端案的专家组报告。世贸组织裁决澳大利亚对华风塔、铁道轮毂和不锈钢水槽等三种产品采取

2024年04月02日 06:38

国家发展改革委1日发布消息,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农业农村部组织开展“千乡万村驭风行动”,提出“十四五”期间,在具备条件的县(市、区、旗)域农村地

2024年04月02日 06:26

第135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将于4月15日至5月5日在广州举办,线上平台继续常态化全年运营。本届广交会有哪些特点?目前各项筹备工作进展如何?国务院新闻

2024年04月02日 06:20

呜……伴随着C385号列车发车的鸣笛声,税收优惠政策和便民办税举措搭乘着中老铁路“税惠宣传专列”,从“春城”出发,向“雨林”前行。4月1日下午,云南省举办中

2024年04月02日 06:13

“12333”是全国劳动保障电话咨询服务专用号码。

2024年04月01日 22:13

随着春耕时节的到来,昆明海关正全力以赴做好种质资源进口监管服务工作,从源头加强种质资源的进口监管服务,并提供全面的种植生产指导,确保云南高原特色农产品

2024年04月01日 22:10

截至3月31日,磨憨边检站已验放泰国籍旅客2100人次,其中,中老铁路磨憨口岸验放629人次,环比上升750%。

2024年04月01日 22:10

去年以来,寻甸县联合乡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中立足现有条件攻坚克难,狠抓“三个突出”,着力推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提质增效。

2024年04月01日 21:50

关于我们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网站声明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08623 64153373 投稿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主管      云南经济日报社  主办

本报法律顾问:云南天外天律师事务所 何春秋 律师

滇ICP备19003617号 云南经济日报出版许可证:滇报出证字第0053号 滇公网安备:53010202000680号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08623; 举报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经济日报社(云南经济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