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发布|中经产业景气指数(2020年三季度)发布

来源:经济日报 2020-10-30 16:23:00
  • 关注微信

  • 关注微博

  由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趋势研究院、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共同编制的2020年三季度中经产业景气指数今日发布。本季度中经产业景气指数所采集的具有代表性行业和领域共14个,既包括煤炭、石油、电力、钢铁、有色金属、非金属矿物制品、化工、汽车制造、IT设备制造、医药、服装11个具体行业,同时也涵盖能源、材料和工业3个综合性领域。

  面对疫情冲击,我国科学统筹推进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有效推动“六稳”“六保”任务落实,全力稳住经济基本盘,宏观经济呈现持续稳定恢复态势,前三季度GDP累计增速实现由负转正,同比增长0.7%。随着国内经济形势的好转,受疫情抑制的市场需求进一步释放,疫情催生的新的市场需求进一步扩宽,加之国内率先恢复的生产能力有效弥补了国际市场的供给缺口,工业景气稳步回升。三季度,中经工业景气指数为100.0,在二季度比一季度大幅回升的基础上,三季度比二季度再次上升1.5点。构成中经工业景气指数的6个指标景气度均延续回升走势,工业生产由负转正,出口持续向好,营收、利润、用工、投资降幅持续收窄。

  市场需求回暖,行业景气回升

  在中经产业景气指数监测的11个具体行业中,受国内常态化疫情防控,特别是全球疫情蔓延,部分地区疫情反弹等因素影响,医药行业景气快速提升。三季度医药行业景气指数为99.5,比二季度进一步回升1.4点。网上购物、直播带货等新业态、新模式的快速发展,在线办公、远程问诊、在线教育等新兴需求的持续爆发带动互联网、数字经济等产品的需求,特别是我国加快推进以5G、物联网、人工智能、数据中心等为代表的“新基建”建设,与之相关的IT设备制造业景气度持续回升。三季度IT制造业景气指数为100.1,比二季度回升0.7点,且高于2019年同期水平。

  我国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性成果,商场、影院、景区等场所限流措施的逐步放宽,带动国内消费逐步升温。国庆期间,全国零售和餐饮重点监测企业销售额约1.6万亿元,日均销售额比去年国庆假期增长4.9%,实现国内旅游收入4665.6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恢复七成。服装、汽车等消费品行业的景气度也呈现持续回升态势,三季度服装、汽车行业景气指数分别为91.7和97.7,分别比二季度回升0.5点和1.4点。汽车行业景气的快速回升一方面得益于乘用车需求得以释放,9月乘用车销量达208.8万辆,环比增长19.0%,同比增长8.0%,创年内新高;另一方面得益于国三车型淘汰、超限超载治理、“两新一重”投资加速等因素的叠加影响,商用车需求大幅增长,1至9月,商用车销量374.1万辆,同比增长19.8%。

  随着国内基建、房地产等行业投资的恢复,能源、原材料等行业景气指数也不同程度回升。三季度煤炭、石油、电力行业的景气指数分别为100.9、99.4和99.5,分别比二季度下降0.4点、持平和上升0.7点;钢铁、有色、化工和非金属矿物制品行业的景气指数分别为100.2、98.5、96.3和97.5,分别比二季度上升0.2、0.1、0.7和0.7点。

  从工业生产来看,随着市场需求的改善,供需衔接的畅通,企业生产加速回升。三季度各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4.8%、5.6%和6.9%,逐月加速上升。在工业生产增速持续回升的背景下,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速在8月实现正增长,累计同比增长0.4%,1至9月累计增速进一步提升至1.2%。在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与产业转型升级相关,尤其是与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密切相关的新动能行业增长持续加快,有效发挥了积极的带动引领作用。前三季度,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5.9%,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4.7%,增速比上半年分别上升1.4和4.3个百分点。

  营收持续改善,出口超预期增长

  随着“六稳”“六保”政策措施的深入实施,企业稳步回升的基本面持续巩固,企业生产经营状况持续改善。1至8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下降2.7%,延续3月以来逐步收窄态势,分别比1至3月、1至6月累计降幅收窄12.4和2.5个百分点。

  在工业41个大类行业中,大多数行业营业收入或增速继续回升或降幅继续收窄。与“两新一重”建设密切相关的装备制造业营业收入保持回升态势,1至8月,专用设备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同比分别增长3.8%和7.3%;仪器仪表制造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0.4%;通用设备、汽车、电气机械等装备制造业营业收入虽仍为同比下降态势,但同比降幅持续收窄,1至8月同比降幅比上半年分别收窄3.7、6.2和4.3个百分点。此外,煤炭、电力、钢铁、有色、化工、非金属矿物制品等能源、材料行业营收状况均有不同程度好转。

  从国外需求来看,我国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加之复工复产有序推进、稳产业链稳供应链措施落地见效,国内供给能力快速修复,为弥补国际市场的供给缺口提供了坚实保障,同时我国出台的一系列稳外贸稳外资政策持续发力,出口需求超预期回升。三季度,据海关统计我国外贸出口5万亿元,出口总值创下季度历史新高,同比增长10.2%,增速比二季度提升5.7个百分点。从月度看,三季度各月出口增速分别为10.4%、11.6%和8.7%。在出口持续增长的背景下,8月累计出口增速已扭转同比下降局面,同比增长0.8%,9月累计增速继续上升1个百分点至1.8%。其中,全球医疗物资、居家办公设备需求高企,相关产品出口呈加速增长态势。前三季度,包括口罩在内的纺织品、医疗仪器及器械和笔记本电脑出口分别增长37.5%、48.2%和17.6%,与上半年累计增速相比分别上升5.1、1.8和8.5个百分点。从主要贸易伙伴来看,我国对多数主要贸易伙伴出口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仅对日本出口小幅下降。前三季度,东盟仍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我国对东盟出口同比增长7.7%,增速比1至6月上升4.3个百分点;对欧盟出口增速持续提升,同比增长5.8%,增速比上半年上升4.0个百分点;对美国出口由降转增,同比增长1.8%,而上半年为同比下降8.1%;对日本出口由增转降,同比下降0.2%,而上半年为同比增长0.1%。

  价格温和上涨,盈利状况改善

  三季度,国内市场需求稳步恢复,我国工业品价格保持温和上涨态势。7至9月,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环比分别上涨0.4%、0.3%和0.1%。从构成来看,生产资料价格和生活资料价格走势有所分化。生产资料价格环比呈持续上涨态势,三季度各月环比分别上涨0.5%、0.4%和0.2%;生活资料价格基本平稳,三季度各月环比分别上涨0.1%、上涨0.1%和下跌0.1%。

  工业品价格的上涨与能源、原材料产品价格上涨密切相关。具体来看,石油行业产品价格随国际油价的波动先涨后跌,三季度各月石油开采业产品价格环比分别为上涨12.0%、上涨3.6%和下跌2.3%;石油加工业产品价格环比分别为上涨3.4%、上涨1.2%和下跌0.5%。煤炭市场供需总体平衡,煤炭价格小幅波动。三季度各月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产品价格环比分别为上涨0.6%、下跌0.9%和上涨0.3%。钢铁、有色金属行业产品价格已连续5个月保持上涨态势。其中,三季度各月黑色金属矿采选业价格环比分别上涨2.7%、4.3%和3.1%,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环比分别上涨1.1%、1.5%和1.3%,有色金属矿采选业价格环比分别上涨2.5%、3.1%和0.6%,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环比分别为上涨3.1%、3.0%和0.7%。

  市场需求稳步恢复、工业品价格温和上涨,加之我国减税降费等助企纾困政策效应的持续显现,企业盈利状况进一步改善。1至8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同比下降4.4%,同比降幅连续6个月收窄。

  从各子行业来看,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利润实现增长的行业个数逐步增多,6月为9个,7月为12个,8月增至16个,其余行业利润降幅不同程度收窄。其中,与产业转型升级密切相关的专用设备制造业及IT制造业利润增长相对较高,在20%以上;汽车、石油加工、钢铁、有色等行业利润改善最为明显,数据显示,1至8月汽车制造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5%,而1至6月为同比下降20.7%。

  企业盈利能力也有明显提升。三季度工业企业销售利润率为5.8%,接近上年同期水平。在中经产业景气指数重点监测的11个具体行业中,医药、煤炭、非金属矿物制品、汽车4个行业盈利能力相对较高,行业利润率分别为13.8%、9.5%、8.2%和6.6%,均高于规模以上工业整体水平。与上年同期相比,医药、IT、汽车行业利润率有所上升,分别上升0.9、0.7和0.2个百分点,其余行业利润率仍低于去年同期水平。

  政策落地显效,企业投资加速

  面对疫情冲击,我国采取减税降费等一系列积极的财政政策让利于企、助企纾困。8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同比减少0.47元,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费用同比减少0.02元。货币政策方面,实施更加灵活适度、精准导向的稳健货币政策,引导资金流向实体经济,强化对稳企业、保就业的金融支持。数据显示,制造业的中长期贷款增速已经连续11个月上升,9月末贷款的余额增长30.5%,比上年末高出15.7个百分点。同时,“两新一重”领域政策支持力度持续加大,加快5G、一体化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以县城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为重点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快交通、水利等领域重大工程以及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加强重大项目储备,加强重大建设项目用地保障,推动重大项目尽快落地实施。

  随着各项政策落地,市场信心逐步好转,企业订货持续回升。三季度各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新订单指数分别为51.7%、52.0%和52.8%,连续7个月位于荣枯分界线之上,且呈逐步提升态势。此外,世界各国陆续出台刺激政策应对疫情冲击,国际市场需求改善,出口订货进一步回升。制造业新出口订单指数延续5月以来的回升态势,9月进一步回升至荣枯分界线之上,为50.8%。

  我国在化解疫情冲击的同时,立足全局,着眼长远,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出台了《关于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 培育壮大新增长点增长极的指导意见》。该意见的出台将加快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产业、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产业、新能源产业、智能及新能源汽车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数字创意产业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补短板、强弱项、扬优势,带动相关产业相关领域的投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随着市场环境改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加速发展,企业投资信心逐步增强。前三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0.8%,增速年内首次由负转正。其中,与“两新一重”建设密切相关的行业投资持续加快。前三季度,与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密切相关的IT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1.7%,增速比上半年提高2.3个百分点;与新型城镇化密切相关的房地产业投资同比增长5.6%,增速比上半年提高3.7个百分点;与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密切相关的道路运输业、铁路运输业、水利管理业投资分别增长3.0%、4.5%和0.9%,比上半年上升2.2、1.9和0.5个百分点。在“两新一重”等投资持续回升的带动下,工业投资状况持续改善,前三季度,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3.3%,降幅比上半年收窄4.1个百分点。

  虽然工业企业景气持续回升,但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当前生产端恢复快于需求端,多数行业市场需求、盈利状况尚未恢复至疫情前水平,企业库存压力依然较大,产品赊销现象增多,企业回款压力增大,资金流动性趋紧。此外,三季度以来世界多地出现疫情反弹,欧洲各国重启封锁措施,世界经济形势仍不乐观。作为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我国也将成为带动全球经济复苏的重要动力。下一阶段,应紧扣经济高质量发展,着力构建新发展格局,持续推动“六稳”“六保”工作任务的落实,随着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债券、抗疫特别国债等资金陆续下达,项目开工和资金到位情况持续好转,实体经济需求有望进一步释放,预计2021年年中我国工业景气状况有望恢复至正常水平。(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趋势研究院 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

责任编辑:杨麒钰
免责声明:云南经济新闻网(《云南经济日报》)内容来源于本报和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迅速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 推荐
  • 新闻
  • 财经
  • 法制
  • 文旅
  • 教育
  • 汽车
  • 房产
2023年,云南省边贸总额达460.2亿元,同比增长51.5%,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1.9个百分点。

2024年02月28日 14:46

来自福建省厦门市和楚雄州内的84家企业提供了就业岗位10073个。

2024年02月28日 13:35

通过党员带头,引导沿江9个村民小组的群众利用撂荒土地,不断扩大小米芭蕉种植面积,目前普棚村小米芭蕉种植规模达3100亩,成为当地群众可持续增收的有效途径。

2024年02月28日 13:20

近年来,云南省着眼构建持久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全面建设清廉云南,推进边疆民族地区管党治党省域实践,为全省迈稳“3815”战略发展目标“三年上台阶”第一步提

2024年02月28日 11:45

作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一名一线科研人员,云南植物药业有限公司研究院院长黄春球最近正准备把加快云南省中药(民族药)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和群众关心的问题,带到

2024年02月28日 11:40

步入2024年,我省继续大力实施开发区振兴三年行动,着力把园区作为经济发展的主战场。

2024年02月28日 11:36

连日来,云南省多地企业纷纷复工复产,开足马力赶订单、促生产。

2024年02月28日 11:31

近日,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通过了云南省人大常委会2024年度工作要点和立法、监督、代表工作计划,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增强立法质效、提高监督水平、保障代表履

2024年02月28日 11:26

近年来,云南省积极推动“一带一路”体育交流,在举办精彩体育赛事和多元化主题活动的过程中,不断丰富云南体育对外交往内涵。

2024年02月28日 11:23

这是云南首项陆生野生动物收容救护行业技术规范,填补了云南收容救护野生动物技术标准空白。

2024年02月28日 11:19

关于我们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网站声明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08623 64153373 投稿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主管      云南经济日报社  主办

本报法律顾问:云南天外天律师事务所 何春秋 律师

滇ICP备19003617号 云南经济日报出版许可证:滇报出证字第0053号 滇公网安备:53010202000680号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08623; 举报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经济日报社(云南经济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