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
关注微博
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已达41万亿元 总量跃居世界第二
近年来,数字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日前发布的《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0年)》显示,我国数字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成为引领全球数字经济创新的重要策源地。2020年,我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7.8%。数字经济已成为经济增长新引擎,它如何助力经济社会发展?给区域经济发展带来怎样的机遇?
加速拓展 新业态竞相涌现
外卖小哥取餐后,将其装载至起飞点的无人机,在云端调度系统控制下,无人机飞入社区内的自动化机场,将外卖投递至自取柜中。这时,用户接收到的不是外卖小哥的电话,而是一个到自提柜取餐的二维码,随后凭码取餐……由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主办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近日在上海举行,美团在会上秀起“肌肉”:依托自主飞行无人机、自动化机场及无人机调度系统为一体的城市低空物流网络,通过飞行器、导航控制、人工智能算法、航线管理、通讯系统五大自研技术能力,实现无人配送。据介绍,截至今年6月,美团无人机已完成超20万架次飞行测试,配送真实订单超2500单,目前能提供3公里、15分钟的标准配送服务。
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竞相涌现,线上教育、互联网医疗、远程办公、数字化治理、直播电商、在线旅游蓬勃发展,为人们带来更加丰富多元的消费体验。据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公布,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已达41万亿元。
网络建设迅猛发展,数字经济新兴业务市场不断拓展,正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新引擎。《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0年)》(以下简称《报告》)指出,2020年我国数据中心业务、云计算、大数据以及物联网业务收入比上年分别增长22.2%、85.8%、35.2%和17.7%。
融入实体 经济转型添动能
“十四五”规划纲要专列篇章引导数字经济发展,划定7个重点产业,包括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这七大产业也将承担起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从2020年的7.8%增长到2025年超过10%目标的重任。
目标已明,数字经济纸上蓝图如何变成现实?北京工商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院长白津夫认为,要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需要重构产业体系,深化产业链合作,有效整合线上线下资源,推动形成数字经济集群优势,充分发挥海量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形成新业态新服务。
各部委密集发声,加快布局,完善顶层设计。工信部明确,将围绕数字经济七大重点产业重点发力,以应用为牵引,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产业发展,着力培育开源生态,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国家网信办表示,将加快信息基础设施的优化升级,加快5G网络规模化部署,前瞻性地布局6G网络技术储备,全面推动IPv6(互联网协议第6版)应用的规模部署,这有助于完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夯实数字经济发展底座。
同时,一系列实体项目纷纷落地:四川开工建设5G基站、大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项目达到34个;在河北雄安新区,首个基于5G应用的生态环保智慧监测项目亮相;贵州加快建设“中国南方数据中心示范基地”,投运及在建重点数据中心达23个……
打破藩篱 区域发展迎契机
抢抓建设数字经济新赛道,壮大经济发展新引擎,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各地方根据自身产业禀赋,正走出区域特色的数字经济发展路径。浙江提出到2025年,数字经济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60%左右,形成数字安防、集成电路、高端软件等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标志性产业链和数字产业集群;河北提出到大力实施“5G+”“人工智能+”“区块链+”等试点示范;四川提出到2022年全省数字经济规模超过2万亿元人民币、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0%……
我国数字经济发展表现出明显的区域聚集特征。《报告》指出,在京津冀地区,北京科研创新与服务业数字化转型综合实力强劲;在长江经济带沿线,上海加快构建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湖北聚焦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光通信、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等细分领域,培植一批龙头企业;粤港澳大湾区在空间布局上构建“双核一廊两区”,加快步伐打造全球数字经济产业中心;成渝地区着力推动传统产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
中国区域经济学会顾问范恒山认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需要把握新机遇、运用新要素。要强化区域发展的数字化支撑,通过数字技术的运用使各个地区超越地理环境、历史基础等,以此来拓展经济容量。
未来,随着新型数字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普及,数字经济将会进一步突破地理条件限制,逐渐改变经济发展模式和资源配置方式,为缩小区域发展差距注入新动能。(康 朴)
2024年02月28日 13:20
2024年02月28日 11:45
2024年02月28日 11:40
2024年02月28日 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