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半年报彰显发展韧性

来源:经济日报 2021-09-03 15:41:41
  • 关注微信

  • 关注微博

  “主力军”换挡升级,“新经济”聚力研发,“减负担”红利生效……近日,A股上市公司半年报披露完毕,奏出“稳”和“新”的主音调。在新冠肺炎疫情反复、国内外经济形势仍然比较复杂的挑战下,上市公司迎难而上、克艰前行,取得稳健成长,彰显中国经济韧性与活力。

  整体业绩强劲增长

  作为我国经济最活跃的“细胞”,上市公司业绩好坏牵动市场心弦。从上半年情况来看,上市公司总体业绩强劲回升,不少公司营收、利润双增,有效发挥出创新“领跑者”和产业“排头兵”的作用。

  一组数据可以充分说明这份成绩单的实实在在:上半年,深市逾八成公司实现盈利,逾八成营业收入规模扩大,逾六成净利润实现增长;沪市主板公司业绩增长稳中有升,九成公司实现盈利。

  “透过上市公司半年报,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国民经济在持续稳定恢复,市场活力被有效激发。”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表示,具体来看,上半年,深市公司平均实现营业收入33.78亿元,平均净利润2.54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3.09%、41.52%;沪市主板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1.96万亿元,同比增长23.94%,实现扣非后净利润1.98万亿元,同比增长44.40%,与2019年同期相比,营业收入增长20.22%,扣非后净利润增长13.17%。

  被视为新经济和科创企业“聚集地”的创业板和科创板,上半年业绩表现亮眼。创业板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17万亿元,同比增长33.57%;实现净利润总额1127亿元,同比增长33.56%。科创板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3040.50亿元,归母净利润433.19亿元,分别同比增长55.14%、105.24%。

  在宏观经济持续稳步复苏的带动下,各行各业走出恢复曲线,民生保障行业稳中有升,资源类行业增幅明显。“沪市主板交通运输、住宿餐饮业净利润逐季增加,较同期大幅扭亏为盈;文体娱乐业净利润同比增长1.2倍,第二季度单季环比增长67.26%。”上交所有关负责人介绍。

  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强劲,尤其是在“双碳”目标及能源转型背景下,以电动车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产业迅猛发展,上游以锂矿为主的资源行业、中游电池制造和下游整车行业等均保持较高景气度。“电子设备制造业表现亮眼,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实现净利润712.21亿元,同比增长72.35%。”深交所有关负责人表示。

  实体企业贡献稳步提升,提质增效进一步凸显。上半年,沪市主板实体类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01万亿元,归母净利润9101.28亿元、扣非后净利润8179.02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0.27%、103.72%、120.66%。深市龙头实体企业贡献突出,美的集团、潍柴动力等27家公司上半年收入规模超500亿元;京东方、格力电器等19家公司利润规模超50亿元。实体企业的稳健发展,为我国经济的行稳致远增添了充足底气与定力。

  聚力创新释放活力

  “研发投入同比增长30%”“拥有数百项专利和授权”“研发团队规模百人以上”……翻开多家企业半年报,科技创新和研发投入成为一大看点,上市公司发展活力和韧性不断提升,折射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秘诀”。

  以科创板、创业板为代表,上市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努力提高创新资本形成效率。上半年,创业板上市公司研发投入同比增长28.5%,宁德时代、迈瑞医疗等4家公司研发投入超过10亿元;科创板上市公司研发投入金额达254.03亿元,已拥有近10万人科研队伍,其中中芯国际、中国通号等16家公司研发团队规模达千人以上。

  放眼整个资本市场,越来越多上市公司深耕研发,迸发出强劲的创新动能。上半年,沪市主板实体类公司共投入研发资金2424.78亿元,同比增长39.17%;深市实体企业研发投入2177.02亿元,同比增长22.36%。其中,计算机通信制造业、软件信息服务业、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电气机械制造业等行业平均研发强度高于市场平均水平。

  创新驱动下,新经济得到蓬勃发展,以装备制造业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业,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数字产业,均实现较快增长。专注于细分市场、创新能力强、质量效益优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也加速成长,创业板“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中超九成实现盈利、近八成实现净利润增长,两成以上净利润增速超过100%,为加快我国产业链补短板、锻长板、填空白提供了有力支撑。

  浓厚的创新底色,推动上市公司研发成果竞相涌现。仅科创板上半年新增知识产权就有11571项,其中新增发明专利3217项。多个领域取得重大突破进展:中微公司先进制程取得突破,完成3nm刻蚀机原型机设计、制造、测试及初步的工艺开发和评估;电气风电自主研发的海上风电叶片S90一次性通过全尺寸静力测试,成为全球最长的风电玻纤叶片;等等。

  “在全球疫情持续演变,外部经济环境复杂严峻的情况下,上市公司开拓进取、危中寻机,充分挖掘增长潜力,通过创新实现了强劲增长,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成色更亮、后劲更足。”田利辉表示。

  减税降费提振信心

  随着减税降费、金融支持等政策效应不断显现,市场活力得到进一步激发和释放,上市公司信心增强,加大了投资研发、技术创新的步伐,新旧动能转换提速,产业升级加快进行。

  今年以来,我国继续优化和落实减税降费政策,保持必要支持力度,上市公司作为重要的市场主体,充分享受到这一红利。数据显示,上半年,沪市主板实体类公司支付各项税费合计1.15万亿元,占其营业收入的比重为6.76%,同比下降0.55个百分点;深市实体类企业税费支出合计838.47亿元,占营业收入比例为1.04%,同比下降0.17个百分点。

  制造业企业备受“呵护”。在将制造业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提高到100%等优惠政策支持下,上半年,沪市主板制造业上市公司支付各项税费合计2845.49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5.26%,同比下降0.11个百分点;深市软件和集成电路、医药制造等行业税费支出相较去年同期降幅明显。

  经营成本有所下降的同时,上市公司融资规模保持稳定增长。上半年,沪市主板实体类公司融资现金流入合计5.84万亿元,两年平均增长7.16%;创业板直接融资比重由2020年的9.15%提升至21.85%,其中直接融资比重50%以上的公司达到220家,较去年同期增加134家。

  通过降负担、强输血,上市公司得以轻装上阵、放手发展,盈利能力进一步提升,投资力度不断加大。“上半年,沪市主板实体公司长期资产投资规模稳步回升,实体企业购建长期资产支出9595.55亿元,同比增长9.76%。”上交所有关负责人表示。

  一批战略性新兴行业投资增速尤为强劲,为畅通国内大循环提供了新依托。上半年,沪市主板计算机通信制造业、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电气机械制造业合计投资增速达44%,其中,医疗器械、光伏设备增速分别为58.6%、34.8%,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拉动性、引领性行业。

  稳增长中更要保持一份清醒,在总体向好格局下,受疫情反复、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等影响,当前也有部分企业经营仍存隐忧,企业效益改善不平衡、不确定风险犹在。“但在我国加大改革攻坚力度,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聚力推动创新的背景下,我国经济将延续稳定恢复、稳中向好态势,下半年上市公司有望再次呈交亮丽答卷。”田利辉表示。(李华林  彭 江)

责任编辑:杨麒钰
免责声明:云南经济新闻网(《云南经济日报》)内容来源于本报和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迅速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 推荐
  • 新闻
  • 财经
  • 法制
  • 文旅
  • 教育
  • 汽车
  • 房产
2023年,云南省边贸总额达460.2亿元,同比增长51.5%,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1.9个百分点。

2024年02月28日 14:46

来自福建省厦门市和楚雄州内的84家企业提供了就业岗位10073个。

2024年02月28日 13:35

通过党员带头,引导沿江9个村民小组的群众利用撂荒土地,不断扩大小米芭蕉种植面积,目前普棚村小米芭蕉种植规模达3100亩,成为当地群众可持续增收的有效途径。

2024年02月28日 13:20

近年来,云南省着眼构建持久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全面建设清廉云南,推进边疆民族地区管党治党省域实践,为全省迈稳“3815”战略发展目标“三年上台阶”第一步提

2024年02月28日 11:45

作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一名一线科研人员,云南植物药业有限公司研究院院长黄春球最近正准备把加快云南省中药(民族药)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和群众关心的问题,带到

2024年02月28日 11:40

步入2024年,我省继续大力实施开发区振兴三年行动,着力把园区作为经济发展的主战场。

2024年02月28日 11:36

连日来,云南省多地企业纷纷复工复产,开足马力赶订单、促生产。

2024年02月28日 11:31

近日,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通过了云南省人大常委会2024年度工作要点和立法、监督、代表工作计划,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增强立法质效、提高监督水平、保障代表履

2024年02月28日 11:26

近年来,云南省积极推动“一带一路”体育交流,在举办精彩体育赛事和多元化主题活动的过程中,不断丰富云南体育对外交往内涵。

2024年02月28日 11:23

这是云南首项陆生野生动物收容救护行业技术规范,填补了云南收容救护野生动物技术标准空白。

2024年02月28日 11:19

关于我们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网站声明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08623 64153373 投稿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主管      云南经济日报社  主办

本报法律顾问:云南天外天律师事务所 何春秋 律师

滇ICP备19003617号 云南经济日报出版许可证:滇报出证字第0053号 滇公网安备:53010202000680号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08623; 举报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经济日报社(云南经济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