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与市政工程无障碍通用规范》4月1日开始实施 推动更多城市“有爱无碍”

来源:经济日报 2022-04-12 16:06:01
  • 关注微信

  • 关注微博

  2004年在德国留学时的一场车祸,让唐占鑫女士脊髓损伤,从此与轮椅为伴。过去能够轻松迈过的台阶成了一座座“高山”。回国后生活在北京的唐占鑫切身感受到十几年来城市中无障碍环境的巨大变化。唐占鑫说,她是无障碍环境建设的直接受益者,无障碍环境给她带来的变化,绝不只是简单的出行方便,而是人生的巨大转变。

  同唐占鑫女士一样,还有千千万万需要靠轮椅出行的残障人士、老年人期盼更便捷的无障碍环境。可喜的是,随着无障碍标准体系的逐步完善,各方对无障碍建设工作的统筹推进,我国无障碍环境建设取得了积极成效。4月1日开始实施的《建筑与市政工程无障碍通用规范》让我国无障碍标准升级,有望让广大残障人士的生活拥有更多便利。

  呼唤更完善的无障碍设施

  不久前刚刚结束的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上,完善的无障碍设施得到国内外与会者的交口称赞。国际残奥委会无障碍专家伊利安娜·罗德里格斯认为,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有力促进了无障碍环境发展。“每个场馆都在无障碍方面做得非常不错。我们和北京冬奥组委的共同努力让赛事有非常好的无障碍环境,这是让人满意的。”

  冬残奥会的场馆内设置有主入口自动门、无障碍坐席、无障碍电梯、无障碍卫生间等,雪上场馆还设置了无障碍打蜡房、无障碍缆车系统等。运动员所到之处均消除细微高差、增设防滑安全措施。场馆内设置醒目、简洁易懂的无障碍引导标识确保信息无障碍。北京冬奥组委规划建设部部长刘玉民介绍,三个赛区所有场馆均同步考虑了无障碍设施赛时和赛后利用的双重需求,并旨在为场馆、为城市留下更多的无障碍遗产。

  冬残奥会的高水平无障碍设施无疑为无障碍环境建设设立了标杆。冬残奥会是短期的,城市无障碍环境建设仍须长期努力。无障碍环境建设是一个国家和社会文明的标志,在无障碍环境中畅行、畅听、畅视也成为广大残疾人朋友的深切期盼。

  作为北京脊髓损伤者希望之家负责人、北京新生命养老助残服务中心主任,唐占鑫有机会接触更多靠轮椅出行的残障朋友。唐占鑫说,当台阶变成了坡道,地铁出现了升降平台等一系列的变化,他们的出行变得越来越容易。2012年国家《无障碍环境条例》出台以后,公共服务机构的无障碍设施建设也大步向前发展。在她看来,无障碍环境是自尊、自信人生的基础;是健康生活、生命安全的保障;是人生价值、人生希望的支撑。

  唐占鑫坦言,无障碍设施在使用过程中常常是喜忧参半,忧的是由于部分设施的施工与维护没达到标准,经常会出现无障碍设施无法使用、被占用甚至给使用者带来危险的情况。当门口的无障碍坡道过于倾斜,轮椅会在上坡时后翻;因为无障碍卫生间的缺失或者不规范,轮椅使用者可能无法及时方便,给身体健康带来威胁。

  无障碍环境建设持续推进

  无障碍环境是方便残疾人、老年人等全体社会成员出行和融入社会生活的重要保障。我国积极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近年来,我国结合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城市居住社区建设补短板行动,支持加装电梯和无障碍设施建设,助力解决残疾人出行难题。2019年至2021年,全国累计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11.5万个,惠及居民2000多万户,在各地改造过程中,加装电梯5.1万部,增设养老、助餐等各类社区服务设施3万多个。

  我国还开展了无障碍环境市县村镇创建。“十五”至“十三五”期间,全国累计命名469个无障碍建设城市(县、镇、村),其中,在“十三五”时期命名了72个创建全国无障碍环境示范市县村镇、74个创建全国无障碍环境达标市县村镇。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维权部副主任张东旺介绍,各级残联积极开展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和推进残疾人服务设施无障碍建设改造工作。“十三五”期间,共对65万贫困重度残疾人家庭进行了无障碍改造,助力残疾人脱贫攻坚,提高残疾人生活质量。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补贴110万户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设施改造”。 2021年,共对18.8万名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进行无障碍改造。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一级巡视员邢海峰介绍,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将“提升社区无障碍建设水平”作为重大工程项目推进。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再开工改造一批城镇老旧小区,支持加装电梯等设施,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和公共设施适老化改造。无障碍环境建设也已经纳入《“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国家残疾预防行动计划(2021—2025年)》等相关发展规划。《无障碍环境建设“十四五”实施方案》,明确将提高城市道路、公共建筑、居住社区无障碍设施建设水平。“道路无障碍设施设置率”已纳入了城市体检指标体系。

  新规提升无障碍标准

  无障碍环境改善,离不开标准先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消息显示,于2022年4月1日开始实施的《建筑与市政工程无障碍通用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将成为无障碍标准体系的核心,在总结了多年实践经验,参照吸收先进国家标准的基础上作出了许多创新和提升。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建筑师焦舰介绍,《规范》首次对无障碍设施进行分类,分为无障碍通行设施、服务设施(包含卫生设施)、信息交流设施,并在设计方面分别作出规定。如,针对通行设施,规定了无障碍通道、出入口、电梯、台阶、扶手、机动车停车位等要求;针对服务设施,规定了无障碍厕所、公共浴室、客房、轮椅席位、低位服务设施等要求;针对信息交流设施,规定了标识和信息辅助服务设施等要求。

  同时,《规范》对设施的舒适性、安全性进行了提升。轮椅坡道坡度、无障碍厕位尺寸、轮椅席位尺寸等指标参考国际标准,设置更加舒适;对坡口高差、门槛、盲道等近年反映较多或容易引起安全事故的问题,从安全角度作出应对。比如,轮椅坡道方面,取消了2021版《无障碍设计规范》的1∶8的最小坡度,将允许的最陡坡度提升至1∶10,同时设置了限定条件,只有150毫米小高差才能使用,避免使用者体力不支时的安全隐患;将通行净宽从1.00米提高到1.20米,保障各类轮椅均可正常通行。

  此外,《规范》还首次增加了信息无障碍要求,对无障碍标识、网络通信设备、过街音响提示装置等作出规定,保证使用人群对信息的获取和利用。首次规定门不应设门槛和挡块,门口有高差时应以坡度不大于1∶10的斜面过渡,解决近年群众反映较多的门槛、坡口高差引发安全事故的问题。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司副司长王玮介绍,《规范》对建筑与市政工程中无障碍设施建设、运行和维护全过程中各专业通用的技术,提出控制性底线要求。作为顶层全文强制性国家工程规范,具有强制约束力。如果违反强制性工程规范,将依法作出严肃处理。

  王玮介绍,与无障碍相关的同级规范还有《城市道路交通工程项目规范》《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规范》《住宅项目规范》《市容环卫工程项目规范》等,它们分别对各自领域的无障碍设施建设的布局、功能、性能和关键技术措施等提出强制性要求,共同构成包括医院、学校、商场、宾馆等公共建筑,各类住宅建筑及其相关城市环境、交通出行、居住社区、公共服务方面的设施要求。

  “新型工程建设无障碍标准体系更加注重以人为本,关注残障人士的切身感受和需求,从无障碍设施、环境建设等方面,明确相关要求,切实推动无障碍环境建设高质量发展。”王玮说。 (经济日报记者  亢 舒)

责任编辑:杨麒钰
免责声明:云南经济新闻网(《云南经济日报》)内容来源于本报和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迅速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 推荐
  • 新闻
  • 财经
  • 法制
  • 文旅
  • 教育
  • 汽车
  • 房产
2023年,云南省边贸总额达460.2亿元,同比增长51.5%,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1.9个百分点。

2024年02月28日 14:46

来自福建省厦门市和楚雄州内的84家企业提供了就业岗位10073个。

2024年02月28日 13:35

通过党员带头,引导沿江9个村民小组的群众利用撂荒土地,不断扩大小米芭蕉种植面积,目前普棚村小米芭蕉种植规模达3100亩,成为当地群众可持续增收的有效途径。

2024年02月28日 13:20

近年来,云南省着眼构建持久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全面建设清廉云南,推进边疆民族地区管党治党省域实践,为全省迈稳“3815”战略发展目标“三年上台阶”第一步提

2024年02月28日 11:45

作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一名一线科研人员,云南植物药业有限公司研究院院长黄春球最近正准备把加快云南省中药(民族药)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和群众关心的问题,带到

2024年02月28日 11:40

步入2024年,我省继续大力实施开发区振兴三年行动,着力把园区作为经济发展的主战场。

2024年02月28日 11:36

连日来,云南省多地企业纷纷复工复产,开足马力赶订单、促生产。

2024年02月28日 11:31

近日,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通过了云南省人大常委会2024年度工作要点和立法、监督、代表工作计划,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增强立法质效、提高监督水平、保障代表履

2024年02月28日 11:26

近年来,云南省积极推动“一带一路”体育交流,在举办精彩体育赛事和多元化主题活动的过程中,不断丰富云南体育对外交往内涵。

2024年02月28日 11:23

这是云南首项陆生野生动物收容救护行业技术规范,填补了云南收容救护野生动物技术标准空白。

2024年02月28日 11:19

关于我们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网站声明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08623 64153373 投稿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主管      云南经济日报社  主办

本报法律顾问:云南天外天律师事务所 何春秋 律师

滇ICP备19003617号 云南经济日报出版许可证:滇报出证字第0053号 滇公网安备:53010202000680号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08623; 举报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经济日报社(云南经济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