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
关注微博
“可以说,中国经济已挺过了最困难的时刻。”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尹艳林的一句话道出了中国经济一年来的不易。
回首这一年,中国经济确实挺难,国际环境风高浪急,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不减,但从中央到地方,全国上下努力拼经济,以“拼”达“稳”,全年中国经济有望突破120万亿大关,中国经济展现出韧性和不屈。
把疫情耽误的时间抢回来,把疫情造成的经济损失夺回来,这一年,中国是这样拼经济的——
出海抢单
千封邮件不如一次见面。
包机出海抢订单,成为各地拼经济的生动注脚,浙江、广东、四川、江苏、福建、海南等多地纷纷组织企业出海,志在扩展市场,把失去的订单抢回来。
时不我待,出海抢单的收获颇丰。苏州组织开展赴日包机经贸活动,拿下新订单金额超10亿元,随后又马不停蹄包机去了欧洲。宁波组织商务包机2批8班次,累计服务600人次,拉动订单额约20亿美元。
“随着疫情防控措施的优化,呼吁大家是时候要‘出海’做生意了,不要怕什么。”浙江省商务厅相关工作人员直言。
抢到订单,抢出市场,让中国外贸扛过难关。在世界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全球贸易动能转弱背景下,中国外贸前11月份同比增长8.6%,其中出口增长11.9%。
减负稳岗
稳字当头,稳中求进。
二季度以来,中国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许多市场主体十分困难,在关键时刻,国务院推出了 “稳经济33条”以及一系列接续政策,吹响了稳经济冲锋号。
一年内,中国先后两次全面降准0.25个百分点,共计释放长期资金超过1万亿元。
减税降费提速。这一年,中国财税政策能出尽出,留抵退税早退快退,专项债券早发快用,实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增值税留底退税政策,总规模约2.4万亿元。打出“免减缓降补”政策组合拳,全年新增减税降费和退税缓税缓费预计超过4万亿元,大大缓解了企业现金流的压力。
稳岗就业加力。阶段性缓缴养老、失业、工伤保险费政策扩大范围,中小微企业稳岗返还比例最高提至90%,大型企业提至50%,以真金白银助企纾困发展。
人社部数据显示,1至11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达到1145万人,完成1100万人的全年目标任务。
勇挑大梁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
在稳经济顶风爬坡的关口,中国推出“督导和服务”的创新举措,连派多批稳住经济大盘督导和服务工作组,用“放管服”改革等办法提高审批效率,压实地方责任,加快政策举措落实。
其中,第一站去的就是经济大省。各个工作组既“督导”,也“服务”,督导和帮服并重,争分夺秒抓落实,现场解决了一批难点堵点问题,地方反映下了“及时雨”。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在拼经济过程中,经济大省们勇挑大梁,被寄予厚望。从2021年GDP总量来看,排在前十位的省份分别是广东、江苏、山东、浙江、河南、四川、湖北、福建、湖南、上海。这些省份纷纷立下目标,拿出实招,重大项目建设成为稳经济的重要抓手。
其中,四川要求以“拼”的精神做好下半年各项工作,奋力冲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力争全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速高于全国1个百分点左右。浙江要求启动实施扩大有效投资“千项万亿”工程,掀起新一轮重大项目建设高潮。
敢闯敢干
信心比黄金重要。
这一年,中央多次强调“敢”,以大力提振市场信心。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28日召开会议,提出“让国企敢干、民企敢闯、外企敢投”。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6日召开会议,要求“让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
全国政协常委、财政部管理会计咨询专家张连起表示,三年以来这些方面有“躺平”“内卷”倾向,这突出了问题导向,要激发整个社会干事创业活力。
加快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推动复工复产,一些地区动作很快。甘肃要求,以等不起慢不得的紧迫感加快复工复产,让人民群众看到有效扩大内需、畅通经济循环、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真招实招,全力提振市场信心,尽早让经济社会发展回归到正常轨道上来。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各地拿出真金白银促进消费,以促进烟火气的尽快回归。江苏发放超2.5亿元消费助力券和数字人民币红包。福建安排2亿元支持各地发放消费券,深圳南山区再发2亿元消费券促消费……
“随着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中央会将更多精力放在发展经济上来,加快促进经济恢复,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国社科院宏观经济智库研究室主任冯煦明表示,2023年我国经济有望呈现加快恢复态势,经济增速将逐步向潜在增长率水平回归。在基数效应和二十大政策红利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预计全年有望实现5%以上的经济增速。(李金磊)
2024年02月28日 15:23
2024年02月28日 13:20
2024年02月28日 11:45
2024年02月28日 11:40
2024年02月28日 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