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
关注微博
过去一年,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全球贸易整体低迷,外需疲弱对我国贸易出口造成一定冲击。不过,得益于国内成熟完善的产业体系和较强的产品供应能力,我国外贸整体好于预期,实现了量的合理增长和份额的整体稳定,货物贸易出口在高基数水平上再创新高。
2023年,我国进出口总值41.76万亿元,同比增长0.2%,其中,货物贸易中间品进出口保持在较高水平,增长动能不断提升。2023年,我国中间品贸易总额达25.53万亿元,占进出口总值的61.1%,保持在历史高位。
中间品是指生产过程中用于生产其他商品和服务的产品,包括生产过程中的原材料、零部件、半成品等。比如,近年来火爆的电动汽车、锂电池和太阳能电池外贸“新三样”,2023年合计出口达1.06万亿元,同比增长29.9%。生产锂电池需要用到的电芯、生产光伏板需要用到的涂锡铜带,就是中间品。
202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巩固外贸外资基本盘,拓展中间品贸易。中间品作为连接全球产业上下游的重要纽带,是国际产业链、供应链中合作最为紧密的产品,它在促进经济复苏、推动国际贸易发展、保障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拓展中间品贸易,深挖出口潜能,更好助力我国高水平对外开放,可从以下几方面着力。
一是加快培育以绿色低碳、高技术、高附加值为特点的外贸新动能。当前全球对先进制造业的要求越来越高,门类齐全、产业上下游高度衔接的制造业大国以及具有新质生产力的先进产业国家将更受到青睐。我国制造业技术先进,具备产业链供应链集成优势,中间品贸易发展潜力巨大。2023年,我国对东盟、非洲等地区出口超万亿元的纺织类和塑料类中间品,对日本、墨西哥出口的汽车零配件,对美国、德国出口的锂电池产品,以及对越南、印尼出口的平板显示模组类中间品均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
下一步,要持续完善高效顺畅通关机制,争取创造更好的口岸营商环境和更便利的跨境贸易服务,利用我国制造业既有优势,夯实中间品贸易基础,重点支持关键零部件和上游重要原材料等进口,以保障我国粮食、能源资源、优质农产品等安全稳定供给。同时,抓住各国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发展、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契机,吸引更多新能源、新材料、节能减排设备、安全应急设施、生物医药、高端医疗装备等新兴产业的绿色中间品来中国进行加工、制造、生产和服务,以持续推动我国中间品贸易实现量的提升和质的飞跃。
二是致力构建“一带一路”立体互联互通网络,前瞻布局“纵南北、贯东西”的大物流通道,推动实现通道带物流、物流带经贸、经贸带产业的良性循环。中间品贸易对物流依赖程度较高,与产业链供应链的关系极为密切。我国已通过超级铁路公路网,将亚欧非紧密联系在一起,下一步要继续打造东接日韩、北接蒙俄、南连东盟、西接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多式联运物流大通道,充分依托新疆向西开放桥头堡的区位优势,利用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契机,重点拓展与中亚、西亚等地区经贸合作,推动中欧班列“扩编”等工作,加强中间品贸易合作,加快区域经济融合互通,为企业“走出去”创造更加有利的外部环境和条件。
三是企业要着重修炼内功,加大研发力度,尽量实现技术、产品的创新和低碳转型。我国工业门类齐全,在新能源汽车、光伏组件、先进智能制造等方面具备优势,不少深耕海外市场的中资制造业企业仍需从国内购买大量原材料和零部件,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中间品贸易的高质量发展。我国企业应密切关注先进制造业科技创新、绿色产业发展及最新的市场需求,争取打造更具技术附加值和绿色价值的中间品产品,将其转化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出口优势。充分借助数字化贸易平台,发挥供应链可视化、大数据分析等功能,灵活调整中间品供应链策略,争取将更多的中间品贸易链条延伸到国外,通过加工当地原材料和初级产品,帮助其建立先进制造业,争取更快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更好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联动效应。
四是积极推动高水平先进产业的中间品出口。利用我国深入推进自贸试验区(自由贸易港)建设、深化与RCEP成员国合作的契机,遵循“优进优出”的原则,发挥产业链中高端产品进口对国内技术密集型企业的带动效应,以更好推动中间品出口高质量可持续发展。鼓励大中规模中资企业加快“出海”步伐,加大出口力度,采取产品多元化策略,拓宽中间品出口市场。对于参与全球产业链价值链程度较高,嵌入先进核心技术、关键零部件和原材料的中间品出口,为其提供税收、融资、外汇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支持。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何七香 作者单位: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
2024年02月28日 15:26
2024年02月28日 15:23
2024年02月28日 13:20
2024年02月28日 11:45
2024年02月28日 1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