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环保督察曝光80余个案例释放哪些信号?

来源:新华网 2021-12-31 09:50:52
  • 关注微信

  • 关注微博

  原标题:曝光80余个典型案例释放哪些重要信号?——2021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年终盘点  

  2021年,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继续发力。截至发稿时,第二轮第三批、第四批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已完成,第五批正在进行中,已集中曝光17个省份、2家央企共80余个典型案例。

  这些案例折射出生态环境领域哪些重点难点问题?未来督察向何处发力?

  破坏长江、黄河生态屡被曝光,知名景区被点名冲上热搜

  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站位高、敢碰硬,涉及国家生态战略的大江大河成为督察重点。破坏长江流域、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的行为屡次遭到严厉批评。

  曝光案例涉及长江流域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尾矿库废水直排长江;超标污水排江;违规采砂、侵占岸线、废旧船舶滩涂拆解;推进磷石膏资源化综合利用不力;长江沿岸违规建设化工项目等。

  督察组向各地反馈的情况也重点提及污染型产业、企业向长江上中游地区转移,“三磷”污染,尾矿库威胁环境安全,未落实禁渔期和禁渔区相关规定等问题。

  与黄河流域相关的案例及反馈情况,则主要聚焦于引黄河水“人工造湖”、非法倾倒废渣、违规取水、湿地生态保护不力等。

  为何“一江一河”成为督察重点?

  事实上,2016年出台的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和2021年出台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以及今年3月正式施行的长江保护法、刚刚提请审议的黄河保护法草案,都凸显出重要流域生态保护的重要性、解决相关问题的紧迫性。

  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十四五”开局之年,督察重点聚焦长江、黄河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为了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战略部署,推进区域高质量发展。

  此外,督察发现的重大环境污染事件、知名景区生态破坏问题成为公众关注热点。

  80余个典型案例中,涉及破坏生态的有近30个之多,主要包括非法开采、过度开发、非法建设等。

空中远眺滇池边的长腰山(2021年4月26日摄 无人机照片)

  此前督察通报的滇池长腰山过度开发、黄山太平湖违规开发项目4年未整改等问题,均冲上微博热搜,全社会高度关注。

  一些共性问题多次被点名

  随着督察深入推进,地方环保意识日益提升,破坏严重、触目惊心的问题相对减少;与此同时,一些问题多次出现,颇具共性。

  ——“两高”项目违规上马问题突出。

  从今年4月进行的第二轮第三批督察开始,严控“两高”项目盲目上马就成为督察的重点之一,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一问题也是“今后各批次督察的重点内容”。

  在80余个典型案例中,有十几个案例涉及这一问题,包括“两高”项目未批先建,去产能工作落实不到位等。

  督察组在向各地进行反馈时指出,一些地方“两高”项目盲目上马冲动仍然存在,一些地方“两高”项目管控不力,一些地方“两高”项目违规问题突出等。

  这些问题高频发生,反映出一些地方产业结构依然不合理,一些干部对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紧迫性、重要性仍然缺乏清晰认知。

  ——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公开案例中与基础设施相关的有20余个。督察组向各地反馈督察情况时也反复提到,环境基础设施“短板明显”“建设滞后”,其中涉及污水管网、污泥处置、生活垃圾及渗滤液处理等问题。

  例如,第二轮第三批督察的山西、辽宁、安徽等8个省份全部存在管网问题,突出体现在管网改造迟缓滞后、污水直排河道、污水处理厂低效运行等方面。

  生活垃圾焚烧设施建设滞后,也是共性问题。有些地方垃圾填埋场超负荷运行占比超过50%;焚烧厂建设滞后、垃圾渗滤液积存和直排等,在多地都是“老大难”问题。

  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磁窑镇污水处理厂(左下角)(2021年9月2日摄 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刘诗平 摄

  这些普遍性问题的背后,暴露出一些地方在认识与行动上的问题。正如督察反馈中指出的,一些地方和部门对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缓一缓”“歇口气”的想法;一些领导干部抓生态环境保护“说起来重要、忙起来次要”;一些地方在推动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方面不敢担当作为。

  督察组还发现,一些地方与督察组玩“躲猫猫”的把戏——有的将督察组踪迹向有关企业通风报信;有的闻风而动虚假整改;有的一问三不知,推脱是历史遗留问题。

  督察发挥了哪些作用?

  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督察就是要引导地方协调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协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

  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是督察工作的突出特点。“推动解决一大批老百姓身边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督察带来的明显成效。

  第二轮第三批督察,8个督察组受理转办2.9万余件群众举报。第二轮第四批督察,7个督察组受理转办2.8万余件群众举报。第二轮第五批督察,截至目前4个督察组已经受理转办0.6万余件群众举报。

  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自2015年督察试点以来,累计受理转办群众举报27万多件,绝大多数已办结或阶段办结。根据地方上报情况,第一轮督察及“回头看”共明确3294项整改任务,90%以上已完成整改,解决了一批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

  问题背后是责任。督察人员常说,要见人见事见责任。

  “云南玉溪杞麓湖污染治理治标不治本水质长期得不到改善”典型案例曝光后,云南省对6家责任单位和29名责任人严肃追责问责。

  督察组在向被督察对象反馈情况后,还会移交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问题。对失职失责问题,责成有关部门进一步深入调查,厘清责任,严肃、精准、有效问责。

  此外,督察推动地方对问题一抓到底。通报问题后,地方党委和政府领导多次作出批示,一些地方省委书记、省长现场督导检查,推动整改工作。相关市县迅速行动,采取有力举措,切实推动问题整改。

  当时正在整改的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铭真高尔夫球场(2021年5月7日摄 无人机照片)

  不少地方还建立问题整改跟踪调度和盯办督办机制,落实责任单位,并积极开展同类型问题排查整治,以点带面系统推进生态环境问题治理。

  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办公室和各督察组会对通报问题扭住不放、一抓到底,采取盯办、调度、督办等措施,指导推动地方彻底解决问题。

  督察有效强化了地方领导干部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一位地方生态环境厅负责人向记者表示,更多人开始意识到,督察不会是“一阵风”,地方政府要算长远账、算大账,企业则越早进行环保治理,越能更多获益。

  同时,督察也会倒逼地方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布局优化,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地方干部表示,地方的经济发展规划中,可持续发展成为重要考量。(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舒静、高敬)

责任编辑:刘兵兵
免责声明:云南经济新闻网(《云南经济日报》)内容来源于本报和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迅速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 推荐
  • 新闻
  • 财经
  • 法制
  • 文旅
  • 教育
  • 汽车
  • 房产
2023年,云南省边贸总额达460.2亿元,同比增长51.5%,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1.9个百分点。

2024年02月28日 14:46

来自福建省厦门市和楚雄州内的84家企业提供了就业岗位10073个。

2024年02月28日 13:35

通过党员带头,引导沿江9个村民小组的群众利用撂荒土地,不断扩大小米芭蕉种植面积,目前普棚村小米芭蕉种植规模达3100亩,成为当地群众可持续增收的有效途径。

2024年02月28日 13:20

近年来,云南省着眼构建持久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全面建设清廉云南,推进边疆民族地区管党治党省域实践,为全省迈稳“3815”战略发展目标“三年上台阶”第一步提

2024年02月28日 11:45

作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一名一线科研人员,云南植物药业有限公司研究院院长黄春球最近正准备把加快云南省中药(民族药)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和群众关心的问题,带到

2024年02月28日 11:40

步入2024年,我省继续大力实施开发区振兴三年行动,着力把园区作为经济发展的主战场。

2024年02月28日 11:36

连日来,云南省多地企业纷纷复工复产,开足马力赶订单、促生产。

2024年02月28日 11:31

近日,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通过了云南省人大常委会2024年度工作要点和立法、监督、代表工作计划,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增强立法质效、提高监督水平、保障代表履

2024年02月28日 11:26

近年来,云南省积极推动“一带一路”体育交流,在举办精彩体育赛事和多元化主题活动的过程中,不断丰富云南体育对外交往内涵。

2024年02月28日 11:23

这是云南首项陆生野生动物收容救护行业技术规范,填补了云南收容救护野生动物技术标准空白。

2024年02月28日 11:19

关于我们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网站声明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08623 64153373 投稿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主管      云南经济日报社  主办

本报法律顾问:云南天外天律师事务所 何春秋 律师

滇ICP备19003617号 云南经济日报出版许可证:滇报出证字第0053号 滇公网安备:53010202000680号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08623; 举报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经济日报社(云南经济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