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信贷平稳社融改善 流动性维持“紧平衡”

来源:证券时报 2023-11-14 11:14:38
  • 关注微信

  • 关注微博

  11月13日,人民银行发布的2023年10月金融统计和社会融资数据显示,10月新增人民币贷款规模、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保持同比多增。当月,我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85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9108亿元;人民币贷款增加7384亿元,同比多增1058亿元。

  10月末,广义货币(M_[2])余额、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人民币贷款余额分别同比增长10.3%、9.3%和10.9%,其中M_[2]同比增速与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速均与上月末持平。

  受访专家认为,从金融数据可以看出,在季节性效应、地方政府化债等因素影响下,10月信贷数据保持平稳,信贷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在财政加大发力下,社会融资持续改善。考虑到MLF(中期借贷便利)到期压力较大,以及地方政府债券放量发行等因素造成流动性持续趋紧,年内再度降准的可能性较大。

  信贷“小月”保持平稳

  考虑到10月信贷数据受到季节性因素以及地方政府化债影响,此前市场普遍认为新增人民币贷款规模将走弱。

  对于10月信贷数据的表现,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概括称,在季初信贷“小月”等因素影响下,10月信贷投放环比明显回落,但在企业贷款、票据融资和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等支撑下,单月信贷投放保持在同期相对高位。

  10月通常被市场机构视作信贷投放的“小月”。9月新增人民币贷款规模较7月、8月显著提升,对10月信贷需求造成一定的透支效应。市场机构还认为,地方政府开展存量债务置换会影响到10月信贷数据。光大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张旭对记者表示,如果将特殊再融资债券募集资金用于偿还以银行贷款形式体现的存量债务,置换过程会对贷款的余额和增量形成影响。

  分部门看,10月住户贷款减少346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1053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707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5163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1770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3828亿元,票据融资增加3176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增加2088亿元。

  浙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超认为,从居民端看,存量房贷利率调整工作基本结束将明显减缓居民提前还贷现象,对按揭贷款数据有维稳效果。从企业端看,在去年企业中长期贷款高基数下,银行再现“冲票据”特征。

  社融增量延续多增

  10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85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9108亿元。其中,10月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4837亿元,同比多增232亿元,反映出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支持保持力度。

  大规模的政府债净融资是拉动当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的主因。10月以来,各地累计发行用于偿还地方政府存量债务的特殊再融资债券超1万亿元。随着特殊再融资债券放量发行,10月政府债净融资规模也继续冲高,达到1.56万亿元的年内峰值,同比多1.28万亿元。

  温彬认为,后续伴随万亿国债增发,并将在2023年内全部完成,预计11月与12月政府债净融资规模均将超过万亿元水平,继续对社融形成有力支撑。

  数据还显示,10月企业债券净融资1144亿元,同比少1269亿元。温彬指出,10月资金面维持“紧平衡”状态,资金和债券市场利率继续波动上行,债贷利差走阔下,部分表外融资向表内迁移,信用债发行活跃度仍相对较低。

  从表外融资看,10月信托贷款增加393亿元,同比多增454亿元;委托贷款和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分别减少429亿元、2536亿元。

  年内有望再度降准

  10月末,广义货币(M_[2])余额、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人民币贷款余额分别同比增长10.3%、9.3%和10.9%,反映出金融对实体经济持续保持较大支持力度,货币政策效能不断显现。

  另一方面,10月末,狭义货币(M_[1])同比增长1.9%,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2个和3.9个百分点。当月M_[2]与M_[1]之间剪刀差较上月进一步扩大,反映资金活化效率偏低,当前企业和居民的信心尚需恢复。

  对于后续货币政策,李超认为,当前我国面临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双重压力,同时也需关注金融稳定,预计未来货币政策首要目标在稳增长、国际收支、金融稳定间进行高频切换。货币端维持紧平衡,重心过渡至信用端,考虑到国际收支平衡压力,降息较难,但降准概率大。

  “在当前至年底之间择机降准是个不错的选择。”张旭表示,本阶段降准有助于降低金融机构的资金成本,缓解其净息差的压力,增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可持续性。降准还可以为地方政府债券发行提供适宜的流动性环境。另外,资金市场后续将进入跨年阶段,择机实施降准有助于维护金融市场稳健运行。(记者 贺觉渊)

责任编辑:杨麒钰
免责声明:云南经济新闻网(《云南经济日报》)内容来源于本报和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迅速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 推荐
  • 新闻
  • 财经
  • 法制
  • 文旅
  • 教育
  • 汽车
  • 房产
推介会以“兴林富民 绿色共行”为主题,邀请广东省林业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参会。

2023年11月14日 10:35

  11月11日~12日,以“推动中国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雁栖湖健康发展会议在北京举行。

2023年11月13日 18:50

今年“十一”假期刚结束,沪滇临港昆明科技城便迎来一波企业集中“考察潮”。

2023年11月13日 18:43

今年1月​—10月,昆明海关累计监管出口葡萄酒15.6万升,出口值1740万元,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20.9%和2.56倍。

2023年11月13日 17:49

近年来,德钦县人社局始终以主题教育为根本,以解决农民工切身利益为己任,将主题教育学习转化成实实在在惠及民生利益的成果。

2023年11月13日 16:50

走进德钦县各个葡萄酒庄,酿酒罐、橡木桶内沉淀着葡萄佳酿,葡萄酒产品琳琅满目,酒香飘四方。

2023年11月13日 16:27

以“网聚云端 共享云品”为主题的“云南美好生活”2023电商直播节将于11月14日启动,本次直播节历时为1个月。

2023年11月13日 15:47

计划提出,到2025年,国内旅游市场规模保持合理增长、品质进一步提升。

2023年11月13日 15:37

11月11日至12日,2023云南省社区运动会大众乒乓球公开赛大理鹤庆站开拍,92支参赛队伍,近500名参赛选手在这里展开激烈角逐,争夺荣誉。

2023年11月13日 15:28

中老铁路开通近两年来,跨境客运列车辐射范围不断扩大,今天(11月13日),北京至万象旅游专列正式发车。

2023年11月13日 15:14

关于我们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网站声明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08623 64153373 投稿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主管      云南经济日报社  主办

本报法律顾问:云南天外天律师事务所 何春秋 律师

滇ICP备19003617号 云南经济日报出版许可证:滇报出证字第0053号 滇公网安备:53010202000680号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08623; 举报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经济日报社(云南经济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