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
关注微博
数据来源/中国结算 制图/王力
30年阔步向前。证券市场投资者数量从最初的几万发展到如今的近1.75亿。
30年百舸争流。投资者类型从最初的散户为主到目前的公募、私募、保险、社保、外资等各类投资机构“百花齐放”。
30年只争朝夕。资本市场改革逐步深化,投资者队伍不断优化,培育壮大机构投资者队伍,构筑长钱“愿意来、留得住”的市场环境时不我待。
站在而立之年的资本市场,以注册制为代表的制度改革正进一步深化,股市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水平将进一步提升,各类中长期资金入市渠道将更加宽阔、投资便利性将更加优化,“你若盛开,清风自来”的股市财富效应将得到显著激发。
卅载耕耘 百舸争流
经过30年发展,证券市场投资者数量不断攀升,投资者类型也日渐丰富,公募、私募、保险、社保等各类投资机构逐步兴起。
1997年,《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颁布,标志着我国机构投资者快速发展大幕开启。1998年,第一只封闭式基金成立并开始运作,真正意义上的专业机构投资者得以引入。2001年,证监会提出超常规、创造性地发展机构投资者,并在同一年设立了我国第一只开放式基金。2004年,第一只阳光私募基金——“深国投-赤子之心(中国)集合资金信托计划”成立,由此拉开私募基金快速发展的序幕。2005年,华泰财产保险公司下单买入股票,开启了保险公司对股市的投资。
随着资本市场对外开放不断推进,境外投资者日益壮大。从2002年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机制问世,到2011年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机制设立,再到2014年和2016年沪港通、深港通先后启动,紧跟着A股被MSCI、富时罗素、标普道琼斯等国际主流指数纳入,越来越多的境外投资者进入A股市场。
“A股正加快从封闭的散户市场向成熟的机构市场转变。”安信证券研究所所长胡又文表示,机构投资者的类型、数量和影响力正逐步提升。A股市场已呈现明显的机构化趋势,海外资金、社保、险资、银行理财对A股市场的影响力明显提升。
正视差距 优化结构
尽管A股市场机构投资者占比逐步提高,但与境外成熟市场相比,我国机构投资者比重仍然偏低。
“机构投资者成为股市的主导力量是市场发展成熟的标志。”中山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湛表示,目前A股市场存在散户占比过高、机构力量不足,尤其缺乏能对市场起到稳定器作用的大资金机构等问题。这是A股市场运行稳定性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证监会原主席肖钢看来,随着注册制深入推进,A股投资者结构发生变化应该是大概率事件。他表示,研究表明,中长期投资者可以稳定市场预期,同时对公司治理起到积极作用,因此,发展长期投资者是落实资本市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举措。美国等境外成熟资本市场,也经历了从早期以散户为主逐渐过渡到以机构投资者为主的阶段。随着我国资本市场逐渐走向成熟,对投资的专业性要求不断提高,机构投资者比例应该会逐渐增加。
“优化A股投资者结构需继续从存量和增量资金两方面入手。”申万宏源分析师蒋健蓉表示,存量方面,在优化资源配置的同时降低产业资本的相对占比;增量方面,应支持养老金和境外资金等入市。可以预期,未来养老金和境外资金是机构投资者大发展的两大驱动力。
净化生态 吸引活水
站在资本市场三十而立的新起点上,这场由增量改革引领的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正加快推进,并突出强调吸引各类中长期资金入市,优化市场生态。
专家认为,拓展长期资金来源,需完善“愿意来、留得住”的制度环境。专家建议,完善鼓励中长期投资的税收优惠政策,放宽社保、保险等资金的入市比例和范围,推进公募基金纳入个税递延商业养老金投资范围,放宽中长期资金参与私募证券基金的限制。在完善多层次养老体系方面,进一步优化企业年金、职业年金管理,建立稳定有效的“参与”机制,加大税收优惠力度,拓宽年金入市范围,使其能有效发挥股市稳定器功效;在加大法治供给方面,落实好具有中国特色的证券集体诉讼制度,发挥好其保护投资者利益的威力,倒逼发行人、中介机构归位尽责。
专家建议,倡导长期投资理念,构建鼓励长期投资的制度规则,引导机构投资者践行长期、价值投资,避免投资行为短期化。比如,积极推动证券公司、基金公司向现代财富管理机构转型,改变以短期业绩为主的考核评价模式。
“目前机构投资者持股普遍设有30%-40%的上限,长期资金入市有‘天花板’。”恒大集团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表示,建议打通社保基金、银行理财、保险、企业年金等各类机构投资者的入市瓶颈,适当放宽养老金投入股市规模的比例限制,加快各省市养老金通过与社保基金理事会签约的形式投资股市的速度。同时,提升资管机构专业能力,发展资管产品和证券化产品,推动短期资金向长期资金转变,优化资本市场投资者结构。
2024年02月28日 13:20
2024年02月28日 11:45
2024年02月28日 11:40
2024年02月28日 11:26